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0109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透析在校生的考研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析在校生的考研热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考研越来越受大学毕业生的重视。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难考研热 “考研热”是近年来高校里的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200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6万人,而到2010年,增加到140万人。并且这个数据在今后可能还会增加。从全国范围来看,考研人数的不断攀升,已逐渐呈现白热化的地步。在这其中在校大学生无疑考研当
2、中的主力军。 一、大学生考研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因此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成为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就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这样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否则即使就业也时刻会有危机感和落伍感。我国人才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本科学历难以
3、理想就业——就业难。1、学生本人对就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具体表现在选择就业的城市时,只愿去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的大城市;在选择单位时,只愿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选择就业的岗位时,只要待遇高的。2、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能为求职者提供较好的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因而大学生不愿到非正规部门就业,还有就是受正规部门发展局限,传统体制内或者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仍然不受劳动力市场信号的引导,继续按照过去的机制去运行,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长缓慢,正规部门职位的供给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3、应聘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4、,许多用人单位唯高学历不用,不怕大材小用,就怕招不到大材,显得单位档次低。4、金融危机加大了就业压力。金融危机过后,社会需要更为专业的求职者。 (三)研究生扩招和待遇的提高。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从1999年以来,不断扩招,这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因此对广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考取研究生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而是现实而可能的。现在研究生教育还没有同本科生教育那样全面实行收费制度,而是不断提高助学金待遇。这基本上能够解决基本生活费问题。另外,通过申请各种类型的奖学
5、金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基本上能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这对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 (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目前国内的各大高校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重点大学获得的资源配置越是充足,而那些一般院校在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上永远赶不上重点院校,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决定了院校之间的差别,那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宽泛度上也有差距,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一般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的队伍中。 从以上出现“考研热”的原因分析就不难看出,“考研热”不是因为广大考生为了学习知识,也不是为了搞学科研究去考研,更多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6、、提升学历、混文凭、涨工资等目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研能得到良性的发展吗? 就高校里的“考研热”来看,就业难或者说理想就业难是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渴望通过提升自身条件,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但究其根本,真正的原因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当然,对就业的迷茫和对考研的从众心理,还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那么应如何对大学生,尤其是盲从考研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首先,高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在对就业环境、就业形势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
7、、性格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每一年的职业规划重点都不一样,应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例如,一年级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和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结合自我个性特点制定职业目标;二、三年级应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了解自己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并督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四年级就应该帮助大学生检查职业目标是否需要修订。其次,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早日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8、、长远目标和实现途径,按照规划安排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在一步步的实际行动中实现目标。至于是考研还是就业,考什么方向或选哪一个学校,由于有了前期根据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了脚踏实地的准备过程,在如何选择方面就不会再感困惑,也避免了考研的盲目被动和从众跟风。 大学生“考研热”的出现,既表明社会对知识和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