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ID:2018656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_第1页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_第2页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_第3页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_第4页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本文侧重选取福建省闽东南(较发达地区)、闽西北(欠发达地区)各具代表性的一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律,并且借鉴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为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进一步高效的转移提供对策。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比较分析  :F241:A:1001-828X(2011)10-0314-01    一、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  福建全省拥有12.4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009年末全省3627万人口,在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土地面积位居第23位,人口总量位居18

2、位。由于山地、丘陵占福建陆地总面积的80%,因此福建省是个人口密集的省份。农业普查年报显示,2006年末,福建省总人口3558万人,农村人口1850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403.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为1220.63万,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7%[1]。  2000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1.96%,到2009年,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增长到51.39%。相对应的农村人口从2000年的58.04%下降到48.61%,仍然约占总人口的一半。福建省在2002年2003年两年的城市人口增幅分别为2.1%和1.5%

3、,2006年和2007年城市人口的增幅均为0.7%,2008年、2009年城市人口增幅为1.19%和1.5%。从总的趋势看,福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正出现速度放缓,就业空间不足,转移推动力变弱的迹象。  二、福建省泉州市、三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  对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为中心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和以南平、三明、龙岩、宁德为中心的闽西北山区进行比较,发现两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见表1)  表1福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单位:%)  数据:(x)福建统计局,《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

4、号)》,发布时间:2008-6-24。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泉州为代表的闽东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就地转移为主,而以三明市为代表的闽东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以异地转移为主。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和三明市农村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分析,发现两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两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不同的一原因。  泉州市农村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比例及构成(单位:%)  图11996年图22006年  三明市农村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比例及构成(单位:%)  图31996年图42006年  数据:(x)福建统计局,泉州统计局,三明统计局,《福建

5、省第一、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时间:1998年,2008年。  据上图可以看到,对泉州而言,相比1996年,到2006年泉州农村劳动力在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增加了15.1%,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仅增长了1.6个百分点。可见,泉州的剩余农村劳动力更多的被第二产业所吸收。对三明来说,相对于1996年,到2006年三明市农村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增长了4.97%,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比例增幅为8.23%。由此可见,三明农村剩余劳动力偏向于在第二产业就业,同时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例也较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两地区

6、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  根据经济学家刘易斯的观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工业部门规模扩张有关,只要一个国家能够不断扩大工业规模,就能源源不断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会使一个国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化国家[2]。我们以此观点来观察泉州市,由于它地处闽南金三角经济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优越的其经济环境与地理位置,再加之,其工业企业起步较早,建成了大量的高新科技园区,有利于引进内外资,这样就带动第二产业规模的迅速的扩张,这样第二产业就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泉州市第三产业却发展缓慢,这是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在该产

7、业就业空间不足,阻碍了泉州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于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样化、服务要求强、劳动密集性高等特点,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以泉州为代表的闽东南地区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反观三明市,它地处闽西北山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且农业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现代工业部门规模扩张有限,2009年三明市的城镇化率为44.4%,比全省平均水平的51.4%、低了2.2个百分点,由此决定三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向异地转移。  三、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  从20世纪初开

8、始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日本政府针对日本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特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有效的干预,走出了一条政策型转移与工业化发展同步结合的新道路[3]。  1.日本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日本政府鼓励和支持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鼓励小农户脱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