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ID:2018055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_第1页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_第2页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_第3页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_第4页
资源描述:

《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方块壮字经久不绝却难成通行文字的原因【摘要】方块壮字千古不绝于世的原因在于它的使用价值、传统习惯、群众基础,但这些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它成为全社会的通行文字。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方块壮字本身的缺点;(二)汉壮文字在社会地位中的差异;(三)没有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认可。  【关键词】方块壮字;经久不绝;未通行文字;原因;探究    Abstract:Thereasonsforalonglifeofsasandmassbasis;andforunmonuseofitareitsoonuse;reasons;study    在方块壮字研究上颇有建树的壮族著名学者张元生先生曾

2、推测方块壮字有可能起源于秦汉时期。①另一位壮族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也认为方块壮字始于汉代。②据此推算,方块壮字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按照文字发展的规律,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字一般都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的通行文字。但是,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方块壮字却出现了例外——长期囿于民间小范围发展,虽经久不绝但始终未能上升到全社会的层面上通行。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一、方块壮字经久不绝的原因    方块壮字“自生自长”,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间并没有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帮助和扶持,几经衰落,但始终不绝于世而沿用至今。目前,各地壮族的师公道公诵经念道和主持道场时还在使用以方块壮

3、字记录的经书,壮歌传授师也仍把方块壮字歌本当作教材。一些地区甚至在本地区媒体、影戏领域中使用方块壮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贻青先生的调查,③近几年来,德保县壮剧团常用方块壮字编、译剧本。靖西县使用方块壮字的范围更广,“在民间如木偶戏的唱本,民歌手编写的民歌等,都使用方块壮字,县里一些机关团体如县文体局曾编印《文化信息》报,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博物馆合编《靖西文博》报等,也常常刊有用方块壮字编写的民歌、演唱材料等。靖西县电影公司用方块壮字译制一二百部电影”。④著名壮族学者覃乃昌教授也调查发现:武鸣地区的壮族在歌圩活动中“用方块壮字编歌写歌。每年‘三月三’歌节,在县城和

4、各乡镇举办的山歌比赛,各路歌手持的仍然是方块壮字抄写的歌本。”⑤  壮学研究目前,方块壮字仍在桂中、桂西以及滇东的文山壮族地区流行,流行区域达20万平方公里。  可见,方块壮字历经千古,至今仍然在民间活着。是什么原因使一种不受历代朝廷青睐的民间文字保持如此长久的生命力呢?答案有三个:使用价值维系了它的生命;传统习惯(指壮族在使用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传统习惯)使它生生不息;群众基础巩固了它在民间的地位。  方块壮字是随壮族民间巫术的出现而产生的。据梁庭望先生的研究,壮族早期的巫术为越巫。⑥越巫起源于汉以前。壮族早期巫术中的主角是师公,其主要活动是占卜驱邪,主持法事,进行这

5、些活动均需要念经,经辞多为壮语韵诗,而壮族经诗一般都比较长,为了便于记忆以及传经于徒,师公们(包括师公请来记录经诗的汉文识字者)便创造了适合于标记壮语经诗读音的方块壮字,并在发展中形成为数众多的壮族巫术经书。据梁先生的不完全统计,这些经书主要有《唱三元》、《唱五雷》、《顺知闹海》、《千金万两》、《布伯》、《布洛陀》、《雷王》、《造天地》、《莫一大王》、《白马三娘》、《甘玉》、《冯泗将军》、《唱盘古》、《唱东林》、《祖源歌》、《唱鲁班》、《二十四孝》、《唱引光》、《蟾蜍王》、《唱董永》……而所有这些经书多用方块壮字写成。可见,方块壮字最早是为记录经书而产生的。尔后,方块

6、壮字便成为师公占卜驱邪、主持法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壮族巫术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笔者回乡参加几次葬礼,亲眼目睹师公照着经书上的方块壮字念经时“师不离经,经不离字”的情景)。这种使用价值使得方块壮字至今在壮族民间宗教中的地位坚如磐石。由于古壮人喜占卜,信鬼神,好办道场,而师公是占卜驱邪,主持道场的高手,所以师公在壮人的宗教信仰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其形影不离的交际工具——方块壮字也成了壮族人心目中的圣文而被后人学习和借用。这样,方块壮字就超越宗教范围,逐渐通行于牒诉券约、壮歌传授、壮剧创作、楹联碑刻、草医药方、家谱地名等领域,使用价值不断上升。这在壮歌传授方面

7、尤显突出。我们知道,歌圩对唱曾是壮族人求偶择婚的必由之路,但要学会对歌,首先要过方块壮字识字关,因为歌师是通过方块壮字传授壮歌的。可见,方块壮字在成就壮族婚姻大事上价值非同小可。  千古长兴的使用价值铸成了壮族民间持续使用方块壮字的传统习惯,这种传统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靖西、德保方块壮字在普及汉字教育和推行拼音壮文的今天仍盛行不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传统习惯又让方块壮字在壮族民间扎下了根,形成了牢固的群众基础。靖西在报刊上使用方块壮字就标志着那里的壮族群众已经能够熟练地阅读方块壮字文章,同时,也说明那里的群众对方块壮字有深厚的感情。  综上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