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

ID:20151778

大小:1.08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8-10-10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1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2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3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4页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吴大兴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7/6/20211第一节 总论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1936年,Selye.H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过程。7/6/20212关于应激,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拥挤、迁居等)。2.应激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对刺激或应激情境所作的应答反应)3.

2、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输入、中介、反应、应对)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和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7/6/20213二、心理应激的理论(一)塞里(SelyeH)的应激学说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提出应激是“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7/6/20214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Selye,1936)第一阶段:警觉或动员期警戒期(alarmstage)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机体为了应对外部刺激而唤起

3、体内的防御能力,动员全身,表现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肾上腺分泌增加,血压升高,脉搏与呼吸加快,心脑肺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血糖升高,应激激素增加。7/6/20215第二阶段:搏斗阶段(适应或抵抗期)抵抗期(resistancestage)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下,机体对应激源逐渐适应,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表现为体重恢复正常,肾上腺皮质变小,淋巴结恢复正常和激素水平保持恒定。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消除压力,适应压力,压抑或退却。表面恢复正常,外在行为平复----被控制状态;个体内在的生理

4、和心理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便是日常微小困扰,也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7/6/20216第三阶段:衰竭期(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筋疲力尽”压力源基本消失,或个体适应经过休整和养息康复压力源持续存在,或个体不能适应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转入衰竭阶段。机体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较高的皮质醇水平对循环、消化、免疫和身体其它系统产生显著效应时,将出现休克、消化性溃疡和对感染抵抗力下降,这些情况一旦不可逆转,将最终造成死亡。衰竭期(exhaustionstage)7/6/20217(二)拉泽鲁斯(Lazarus)应激

5、学说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7/6/20218(三)心理应激过程模型将心理应激看作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作用过程,即“应激过程模型”。生活事件心理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等等健康疾病应激源应激中介变量应激反应结局7/6/20219(四)心理应激系统模型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心理应激“系统”模型示意图健康疾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心身反应7/6/202110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1.应激是

6、多因素的系统;2.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3.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4.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5.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7/6/202111三、心理应激的意义(一)心理应激理论与医学(二)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三)应激系统模型与压力控制与管理(四)应激系统模型与婚恋适应指导7/6/202112第二节 应激源(stressor)一、定义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s)应激过程模型应激系统模型应激源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应激源就是各种生活事件7/6/202113二、生活事件(lifeevents)是生

7、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主要的应激源。7/6/202114(一)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1.生物性应激源(物理、化学、生物)2.心理性应激源(认知与情绪波动)3.社会性应激源(社会生活情境与事件)4.文化性应激源(文化性迁移)7/6/202115(二)按生活事件的现象学分1.工作事件2.家庭事件3.经济事件4.人际关系事件5.社会和环境事件6.个人健康事件7.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事件8.喜庆事件7/6/202116(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1.正性生活事件获得性或满足性事件明显的积极情绪体验2.负性生活事件丧失性事件明显厌恶性质明显持久的消极情

8、绪体验7/6/202117(四)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1.客观事件(objectiveevents)2.主观事件(subjectiveevents)7/6/202118三、生活事件研究生活事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