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44655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部门间同理心沟通与协作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部门间的同理心沟通与协作增效——大唐移动《提升个人领导力6原则》培训后记 财务部袁国辉一、由一个案例引出的思考案由:市场部有几份重要的销售合同需要签署,要求财务部对相关产品报价。财务部根据产品的历史成本情况,利用成本加成法为市场部提供了报价信息。Q1:市场部投诉财务部会计成本信息不准确,计算的报价出入很大;Q2:财务部接到投诉后对成本核算情况进行了追溯,发现出错原因为制造部提供的在产品约当产量不合理;Q3:制造部解释因为库房不能及时全额发料,造成产品工期延长,原有的成本分配办法失效;Q4:库管解释
2、不能及时、全额投料是因为采购部到货不及时;Q5:采购部解释采购到货不及时是因为制造部没有能预先提出采购需求,未能给采购人员留出必要采购时间;Q6:制造部再次解释,没有能够及时提出采购申请,是因为市场部销售预测迟缓,车间无法及时排产;Q7:市场部再次解释,销售预测不及时是因为销售合同迟迟不能签署,与财务部不能提供准确报价信息不无关系;……以上是一个生产企业典型的抱怨循环,每个部门既是抱怨者,也是被抱怨者。虽然这只是作者人为编制的一个案例,但在许多公司是存在现实的影子的。至少这一例子能对部门间沟通、协
3、作难题做有效解读。 二、部门间协作乏力与沟通失效的因果探究如何促进部门间有效沟通、协作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艰深课题。目前,大唐移动正逐步由研发导向向市场导向过渡,这迫切需要公司各个部门能以市场为主导,协作增效。上述案例折射的一个道理是明显的,公司的业绩体现在市场,但决胜市场决不仅仅是市场部的事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门间协作对公司业绩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年轻的大唐移动,我们能有什么样的思考呢?我们能用什么方式应对愈来愈急切的部门间协作呢?上述抱怨循环肯定不是无解的,如果采购部门能把各种原材料的采购
4、周期公布出来,库管严格发货制度,财务部与制造部完善成本分配办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抱怨的产生原因可能有两个:部门的责任心不够或部门间的沟通不畅。有调查表明,机制健全的企业中有60%到80%的问题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协作造成的,而协作困难几乎都是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跨部门协作固然有“责任心”的问题,但认为推诿就是源于不敢负责任或者缺乏责任心,显然言过其实。在相当程度上部门间协作不顺起因于沟通太少或沟通失效。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到对方,或者对方没有正确地理解其中的意图,沟通就出现了障碍
5、。若一个部门倡导某项改革,但信息没有传达到其他部门,变革可能永远只停留在愿景阶段。禅宗有一段公案,“树倒而无人与闻,有声乎?”答曰:“无”。树倒虽会产生声波,但除非被人感知,否则,就视同没有声响。沟通只在有受众时才会发生。部门间的需求如果不能通过有效沟通知会对方,结果就如林中树倒而无声。没有接受,自然沟通无效。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管理及制约机制越完善,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就越重要。协同增效是部门间沟通的目的,而部门间协同又需要有效沟通作为保障。如果不考虑个别干部或员工离心背德的情形,解决好沟通不畅或沟
6、通实效的问题,至少能解决公司60%-80%协作乏力的问题。 三、部门间同理心沟通对人的要求实现部门间协作增效,需要有效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对双方都有技巧和心态的要求。部门间的沟通我们倡导同理心沟通原则。如果不考虑表达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欲达成有效沟通,有四点需要做到: (1)有共同目标。无疑每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公司目标,各自都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奋斗,那么双方就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基础。在此共同基础上,彼此都会主动探讨和寻求问题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辅之以适宜的责任机制,各部门就不会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
7、的现象。同理心沟通最基本的要求是我们应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目标对公司具体的人要求是不同的,对不同级别的领导要求也是不同的。就大唐移动而言,“做中国3G通信设备领域的旗舰”是公司的目标,这一目标对不同级别的员工有不同的要求:对公司高层而言,要有大局观,能站在行业的高度引领公司发展的方向;对公司中层而言,要有全局观,能站在公司整体利益的视角考虑部门的发展和变革;对公司基层而言,要有使命感,不简单把工作视同应付差事。 (2)相互尊重。要善意解读对方的意图,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
8、应适当地提请他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沟通中的“同理心”,就是一种换位的理解。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对方的信息,听明白对方在说什么,甚至理解对方的感情成分,理解对方隐含的成分,这样才能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不会出现树倒无声现象。(3)有牺牲局部的大度。面对一项变革,我们通常能听到或感知的反对声音,无外乎三种:第一,对方根本不了解或不愿了解变革的实质,不愿意折腾;第二,对方对变革的实质理解得支离破碎或错误解读,对变革的结果得出错误的判断;第三,对方能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