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43395
大小:76.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10
《环境侵权民事损害赔偿制度若干新题目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侵权民事损害赔偿制度若干新题目探究 :环境侵权是一种非凡的民事侵权行为,民事损害赔偿是其中主要的民事救济手段,文章探究了环境侵权民事损害赔偿的条件、范围、方式等新题目及国外的立法实践,探索完善并构筑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赔偿制度。 关键词:环境损害环境损害赔偿 环境侵权是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裁体系中包含有行政制裁手段、民事制裁手段和刑事制裁手段,三种制裁手段一起同一发挥着保护该法律制度的职能,其中赔偿损失是环境侵权里主要的民事救济方式。根据日本民法第722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因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损害赔偿,在当
2、事人之间没有非凡约定的情况下,通常是采取金钱赔偿的方法来进行。这种方式固然有其消极性,但当污染危害环境的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失而不能恢复原状或者不能返还原物时,致害者可用自己的财产赔偿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和某些精神伤害;另一方面,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往往具有公共性和有用性,若采取排除侵害的民事救济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一、环境损害的新题目 环境侵权行为的成立并不以实际的损害结果为要件,只要经过科学上的判定,确定其事实上具有造成损害的危险盖然性即可。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则以实际的损害结果为其必要条件,由于有损害就有赔偿,
3、损害的发生是赔偿的条件。 环境损害的概念在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环境污染”,有的称为“社会损耗”;各国亦无同一的概念,英美法系国家沿袭了“妨害行为”的概念,大陆法系的德国采用“干扰侵害”,法国则采用“近邻妨害”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损害赔偿的条件是环境损害事实的发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只有在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才能请求法律救济,没有造成任何损害的行为或事件不会引起侵权民事责任的发生。所以笔者以为环境损害这个概念比较合适,一般是指受害人因环境污染而受到的人身、财产等损害后果。根据不同标准,环境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损
4、失和间接损失;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等。 环境污染的直接损失是指受环境污染危害而导致法律所保护的现有财产的减少或者丧失的实际价值,即实际损失;环境污染的间接损失是由直接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也即在正常条件下可以得到,但因环境污染危害而未能得到的那部分正当收进,也称可得利益损失。如渔民养殖的鱼虾因污染导致的死亡,这属于直接损失,而由污染导致的鱼苗死亡不能获得成鱼的收进就属于间接损失。环境污染的物质损失是指受害人因受环境污染危害所导致的财产上的损失;精神损害在民法中指侵害行为所造成的人格伤害,在环境法中则指因污染导致受害人精神利益
5、的损害。 二、损害赔偿制度的地位 在民事制裁体系中,损害赔偿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凡而重要的功能: 第一,《民法通则》134条规定了10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而损害赔偿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裁方式。侵权行为大都会造成损害,因而在环境侵权诉讼中,损害赔偿的实用性最强用以弥补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第二,损害赔偿兼具恢复权利性和惩罚性的功能。侵权行为法的目的在于给受害人所受损害赔偿以保护个人的民事权利,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惩罚性,这是针对加害人而言的,这种惩罚性和行政和刑事制裁方式的惩罚性有不同但是相辅相成。损害赔偿
6、可以使受害人从加害人那里获得赔偿填补自己的利益损失,而行政方式如征收排污费或是刑事上的严厉制裁不能对受害者的损失完全补偿。因此,只有把几种手段结合起来,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受害人的损失必须由加害人赔偿。 三、损害赔偿的方式 (一)传统的环境侵权民事赔偿 我国目前对环境侵权的救济手段基本上适用传统的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如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以及《环境保***》第41条规定的: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
7、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分或者其他依据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视治理权的部分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种传统的民事侵权赔偿主要是针对污染危害的直接致害人而言,并且往往是责任主体相对确定的情况下的方式。由于传统的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着种种局限,如救济的滞后性,诉讼时效的有限性等,其对受害者的利益补偿功能也是有限的,有必要引进其他方式进行利益的填补。 (二)民事赔偿的利益填补方式 环境侵权的原因往往具有社会正当性、正当性、
8、价值性、公益性,而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失往往受害人众多,损失严重,这就不仅仅是个别侵权行为人和受害者之间的私益赔偿,而是具有了浓郁的社会化色彩。因此论及环境侵权救济的法理学基础,须从社会法理着眼,而不能专注于传统的称为“社会损耗”;各国亦无同一的概念,英美法系国家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