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ID:20136647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8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_第1页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_第2页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_第3页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_第4页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6.011  “简”,从现代学理角度讲,具有不复杂、量少的含义。“简”作为一种文化,被正式提出、推崇、对社会产生影响,源于14世纪的“奥卡姆剃刀”,至19世纪在科学中大显身手,20世纪初期被移植到文化艺术领域,形成了西方现代主义中的简约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简约主义最初是指按照“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的流派。至1990年代,简约主义倡导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尚简艺术形式,不断拓展,发展为

2、一种回归本始、自然的生活方式或风格,广泛适用于各种领域。尚简的文化艺术流派与风尚,虽然源于西方,但并非仅存于西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文化的探索与崇尚,早已有所体现,并且比西方首次提出简约主义的时间还要久远得多。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尚简文化艺术传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某一部具体史书、文学理论专著、山水鸟画所作的分析上。本文拟综合地、系统地探究中国简文化形成的思想渊源,及其在文学、绘画、景观设计等艺术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以期为尚简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国简文化的思想渊源  尚简风尚,我国古已有之。对简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先

3、秦时期的道家、墨家学说和隋唐时期的禅宗思想。  1.道家奠定了中国简文化的哲学基础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最早提出了富含简文化的思想主张。可以说,老子是中国极简主义的创始人,是中国简文化哲学基础的奠基者,他“以简为尚”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  《道德经》载,“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1]78。其中,“少则得,多则惑”已蕴含有简约主义求真、求实的内涵。“少”意味着简,暗指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万物的共性,即万物共同具备的内涵;人们若

4、不能从纷杂的万事万物中把握其本质,则就是“多”,就会“惑”。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在对待事物上强调要以简为尚,从而有利于探寻并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免在纷繁复杂中茫然而不知所措。另外,老子在《道德经》中还提出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150的观点,意为最大的声音反而万籁俱寂,最大的物象反而无形无状,凸显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简约、概括、隐喻的审美创作意境。因此,老子所言的简文化是形式简单平淡而意蕴丰富,是注重观者感性体验和个性享受的文化,其尚简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治国主张,老子的哲学便是以

5、无为本。在老子看来,“无为”是相对于“有为”而言的,是顺乎自然地不为、不违的“简”。无为,可以说是简文化的另一种阐释,它是“简”到极致的最佳概括。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1]168也就是说,中国简文化同西方简约主义一样,也注重“简”法原则,顺乎自然,达到极简之至而又绚烂直至。真理是简单的:“为学”,旨在每天不断地丰满知见,精益求精;“为道”,重在与日剧减,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直到顺应自然的无为境界,无所造作,道便显露了出来。  道家另一位重

6、要代表人物庄子,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尚简文化的哲学基础,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2]15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251的观点。在庄子看来,自然质朴之物保有天然之韵,胜过一切雕琢粉饰,人们只有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达到“自然”“朴素”“清静无为”的境界,才能实现完美和谐。  以上种种观点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与西方简约主义中的尚简观念是相通的,都强调自然、简约。道家学说是中国简文化的源头,为中国简文化奠定了哲学基础。  2.墨家提倡简约的礼乐文化  墨家可谓春秋战国时代的“世之显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战乱纷争、资

7、源匮乏而贵族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时代,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主张,强调尚简的礼乐文化。  面对当世统治者的铺张浪费、萎靡成风,墨子倡导礼乐要有适度的“简化”,以“实用”为标准来阐发“节用”主张。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3]184不实用、不能为百姓带来利益的珠玉、鸟兽、狗马等,应一概取消。墨子为进一步倡导简约之风,在节用方面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在器用方面,他提出,“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3]187;在饮食方面,他提出,“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

8、[3]188;在衣着方面,他提出,“冬服绀?j之衣,轻且暖;夏服??之衣,轻且清,则止”[3]189。  在丧葬礼仪方面,墨子认为,统治阶级的厚葬久丧浪费了无以计数的民财,用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