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

ID:20120944

大小:3.6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09

上传者:U-2462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_第1页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_第2页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_第3页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_第4页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现代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对比分析张丹0901570217熙南里与甘熙故居 熙南里与甘熙故居的形式对比和发展分析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主题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地理位置:概况介绍: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造园手法上的对比:熙南里的整体效果分析: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文化上的优势:熙南里发展的局限性:熙南里的整体发展前景分析:目录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造园形式上的对比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中山南路与升州路交汇处以北,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与张府园站之间。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造园形式上的对比分析概况介绍:建筑上也传承了徽派建筑的风格,与修葺后的甘熙故居风格统一,黛瓦、粉壁、马头墙随处可见,配以砖雕、木雕、石雕装饰,一种高宅、深井、大厅的居家特色呼之欲出。“熙南里”街区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故居”的周边,从保护性开发的思路出发,街区建筑采用了传统明清“粉墙黛瓦”的建筑形式,规划上保持了原有的街巷格局、院落肌理、空间节点和建筑风貌,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所共同构成的历史景观。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造园形式上的对比分析甘熙故居的建筑特点:甘熙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皖南民居和苏式园林的长处,把江南民居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黛瓦粉墙,清淡高雅;封火山墙,错落有致。而用以表达人物故事以及福禄寿喜寓意的砖雕、木雕细腻精巧,或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形态传神,无处不在表明它的江南“身份”。也借用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北方常见的连接楼堂的“跑马楼”同样被移接到了故居中。所存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又带有明显的北方建筑风格。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上的对比熙南里商业街区是依托甘熙故居而建,属于故居的外延,以商铺为主。形式上的借鉴主要在于建筑。建筑造型上为二层小楼,色彩上以青白棕为主,黛瓦,粉壁,马头墙都是故居房屋样式的沿袭,特别是其中门窗屏的木雕,更能在细节处彰显它与甘熙故居一致的风格。园子与商铺融为一体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青砖小瓦故居熙南里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马头墙故居熙南里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故居熙南里巷道 甘熙故居在建筑装饰上,绝大多数房屋的门窗都是格扇门、和合窗,在裙板上的雕饰多为寓意吉祥的花草图案。在门窗的形式和装饰上,熙南里同样沿袭了故居的特色。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故居熙南里雕梁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故居熙南里花格窗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故居熙南里花格窗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故居熙南里格扇门熙南里的格扇门少了雕花,作为商铺,它需要更通透的视线。但朱漆粉壁的格扇门还是有着浓浓的“故居”味。 “对于老房子的保护并非简单的修复、仿建甚至是整体搬迁就了事,房子始终要有人用,才能得其所哉。”——甘一.熙园设计师陈卫新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熙南里在形式上基本沿袭了甘熙故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特色,又将部分装饰简化,使之具有现代气息。例如隔扇门采取简洁的直线条和大块玻璃。 商业街区熙南里与甘熙故居在形式手法上的对比分析由于熙南里是包围故居南侧和东侧的两条直线,在布局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在入口处有一较开阔的空间,迎面一堵白墙,其下堆砌山石,植有树木,与白墙映衬,运用堆山叠石配置花木来丰富空间层次。往前往北均是一条狭长的巷子,两侧的朱漆小楼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视线上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一家饭店门前有条小路通向后面,转有山石植物点缀,细看路是到此为止的,大空间中生小空间,又给视觉造成延伸的错觉,多了一些趣味。经过狭窄的巷道,忽然豁然开朗。一侧店面还在延续,一面已是开阔的道路。运用空间的对比使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结: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概况:熙南里是老城南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整个南捕厅项目实施范围东起中山南路,西至红土桥,南临升州路,北到泥马巷,总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熙南里以甘熙故居为文脉传承的载体,以“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为功能定位,涵盖休闲零售类、风尚餐饮类、专属服务类商铺。室外是别具韵味的历史风情,室内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沉静在此,体验古色古香与现代时尚的融合,这是一个值得留恋于欣赏的地方。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定位:休闲零售---引进适合项目整体定位的各类休闲、零售商家。如古玩钟表、民俗服饰、特色甜品等。风尚餐饮---以适合项目定位的餐饮类为主,引导异域风情美食、中华餐饮、私家菜等。专属服务---以雅致茶馆、高档会所、清雅音乐吧为主,以舒适长三角高端消费人群及目标人群消费需要。熙南里三大特色功能分区:预期消费客层有40%是公务人群、30%是商务人群,20%是旅游人群,还有10%是周边白领。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1.交通区位优势:“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京新街口商圈南延和夫子庙商圈西延交汇点。位于城市中心干道———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据新街口仅仅一里之隔,与夫子庙只有百步之遥。25条公交线路连接全城.地铁1号线三山街站即位于熙南里地块内,1号线串起了南京火车站、鼓楼、珠江路、新街口等市区重要节点,是南京举足轻重的一套城市轨道交通大动脉。规划中的地铁5号线也将经过熙南里地块,交通便捷,据统计,这里日均车流量91000车次,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节假日更高达40万人次。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2.人口构成优势:“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位居黄金地段,周边地区总建筑面积已达464万平方米,20万中高档社区居住人口,15万商务精英、都市白领,云集在此。其中,180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内,住户多为城市中上阶层人群,平均家庭月收入高于7000元。入驻企业则多属薪酬较高的金融、媒体、IT行业,从业人员品牌认知感强,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日常消费时,喜好环境优雅、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的中高档消费场所。“这个项目周边生活圈成熟配套完善,旧时即为达观贵人豪宅府第聚集之地。”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3.商业环境优势这里商业中心鳞次栉比,附近有284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总面积,集中了投资大厦、电信大厦、福鑫大厦、江苏外运大厦、广电大厦等中高档写字楼。此外,中国银行南京总部,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农业银行江苏分行等金融中心星罗棋布;金陵饭店、侨鸿皇冠大酒店、状元酒楼等南北相邻;南京海关、南京电视台、省交通厅、省委党校、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政府机关环绕左右。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地理位置上的优势4.南京大环境的区位优势:目前长三角一体化正在加速形成,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未来5年内,从长江口北岸南通市,到杭州湾以南的宁波,西至南京的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个纵横交错、通达江海的现代化快速交通网,将把“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区位优势突出,南京是全国八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环境宜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十分可观;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文化区位上的优势:熙南里内围的是清代古宅甘熙故居,故居有一半用作名俗博物馆。1.甘熙故居与民俗博物馆每周一、三、五、六是京剧票友聚会,星期天下午是昆剧票友的活动。每天有城宝级人物唱南京白局(南京特种曲艺,世界文化遗产),每天还有民间艺人表演剪纸,核雕等南京地方艺术,可以了解一个真实的最真实的南京。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文化区位上的优势:毗邻甘熙故居的廿一会所是隐藏在南京深处的昆曲胜地。会所内移植了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戏台,据说梅葆玖等名角都曾在此登台亮相。这里上演的《牡丹亭》每夜娓娓唱来。舞台背景采用最新多媒体,来自画家马德的多幅水墨数码画可前后翻篇,对应不同场景,有雨打芭蕉、桃红柳绿等。这样的舞台布置,即使在国内高档昆曲场所也很少见。2.甘一熙园 熙南里发展的局限性: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1.区位优势所暗含的限制性因素: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正欲借两大商业中心人气鼎沸之势,并与主城其他商业圈错位竞争,通过差异化分流商业消费人群。但能不能如愿似乎还待考证。在夫子庙和新街口两大成熟商圈的夹缝中,前景是否真的那么乐观。在交通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天上万次的人流车流,实属两大商圈的过路车。同样因为是主干道,此项目周边基本没有商铺,并不构成人流的停驻。在人口构成上,这里的确是精英汇集之地,毗邻新街口夫子庙的优势,在这里变成一个极大的劣势。成熟商圈具有完善的消费休闲设施,对这里,并不构成需求。 目标消费群体中有40%是公务人群、30%是商务人群,还有10%是周边白领。这部分人员的计算想必有一大部分的根据是周边政企单位众多的商业环境。这同样存在问题——这类人群的居住地是否在这里。工作餐总不至于在饭店里坐几小时。如果是作为假期休闲,就又回到上一个问题。熙南里处于两大商圈的交汇,恰恰也是两个边缘。单从消费的角度,两大商圈的规模足以满足人的需求。人逛街也有个疲劳值,不足以支撑我们走到外围来。如果是开车,与两大商圈这么近的距离,作为效率的考量又不合适再停一次。属于步行嫌远,车行嫌近。再说那20%旅游人群,故居内有特色的甘家小吃,价格便宜。来故居游览的人更愿意尝一尝老南京的特色小吃吧。区位上的三大优势都转为劣势:人流大,却不停留;周边人口消费水平高但不流动;毗邻两大商圈,恰被光芒所掩盖。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发展的局限性:1.区位优势所暗含的限制性因素(2):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发展的局限性:2.“气质不合”所带来的局限性熙南里定位比较高端,以餐饮为主。店铺与新街口并无差异。建设此地的意图之一是“通过差异化分流商业消费人群”,在这一点上熙南里除了建筑风格不同外并没有体现出差异。所依托的甘熙故居可以观景色,忆往昔;闻书香,品曲艺;感受民俗艺人、能工巧匠的精彩表演。是一个安静文艺又不失市井的所在。被誉为“修生养性”的所在。而甘一熙园,又是一个戏曲胜地。而这些都与熙南里的内容相去甚远。熙南里仅仅是在形式上模仿了甘熙故居,却在气质上刚好背离。它的出现像是坐在了谈情说爱的两个人之间。民俗博物馆,体现的是老南京,甘熙故居体现的是旧时生活风貌,院内倒是自成一体。熙南里08年9月开街,两年多过去了,至今门庭冷落,除了文保上迫使工程停滞,定位的偏差想必也是重要原因。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的整体发展前景分析: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的整体发展前景分析:1.基础设施进程08年9月已建成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工程地下停车场有148个地下车位,2006年6月,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对甘熙故居及其周边16.8万平方米的南捕厅地块进行文物保护和环境改造,2002年秋,经过动迁和维修,“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甘家大院向市民开放。熙南里日租价走势图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的整体发展前景分析:商铺信息:销售阶段:现房开盘时间:2008-03入住时间:2008-06-01物业现状:基本框架已建成。占地面积:2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0平方米是否可分割:否开发商: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南京亿文物业公司停车位租价:300元/位·月商铺类型:市场类商铺项目特色:创意地产装修状况:毛坯所属商圈:城中物业费:0.40元/平方米·天物业地址:白下南捕厅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熙南里的整体发展前景分析:相关评论:挺有特色的一个片区,徽派建筑,模仿秦淮风韵不过还是有很浓重的商业气息不过也不难怪,如果没有王品、阿英堡之类的进入我想我也不会没事到这里来的目前这边的人气还是不旺需要再好好的开发规划感觉就是以古建筑为主的商业区,不要门票,店铺也很现代化,还有王品牛排在里面,感觉非常一般的一个地方.在一片片高楼环绕中,其实就是一块仿徽派的小楼群为主题的饭店集中地,靠着甘熙故宅,装饰风格比较有特色,环境很不错,服务就很一般了.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服务,就是一些饭店吧. 对于熙南里改造方案的一些思考:街区核心区域——甘熙宅第中,参观者能再次体验到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习俗和各种民间工艺,如:云锦、剪纸、彩灯、风筝,以及各种砖雕、石雕、竹编、民间刺绣、染织、瓷器等。每逢节假日,还会有各种工匠师现场进行各种工艺品制作表演。我觉得这才是应该抓住的内涵。故居院内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历史,所谓大隐隐于市,何不让这院子隐在市井中,岂不多了几分情趣。据项目负责人吴明伟教授介绍,随着拆迁补偿标准提高,规划多次调整。考虑到南捕厅不可建高层,经测算后,只有提高项目档次,拆除更多计划保留的房子,才能“就地平衡”。城市规划想必要考虑多方因素,就我简浅的主观判断来说,我认为熙南里不应该定位在高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在保留文化古迹的基础上改善环境增加效益。而一味的追求高端会与环境气质相背离,不仅破坏了古迹风貌,也未尝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温州人不是讲究卖针起家的嘛。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结: 熙南里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分析既然是历史文化街区,那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文化。如果有个古迹就叫历史文化了,未免太自欺欺人。正如理想与现实并不矛盾一样,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也可以共同发展。老房子可以不必拆,反正这片也不能建高层。休整休整,又是一条儿时的回忆。巷内早餐糖果的叫卖。熙南里已建成的街区里,卖卖戏服脸谱,乐器杂耍,花鸟八哥。餐饮之类,南京大排档之类的店家比较契合。甘家宅子里走出的兰花布衣的小姑娘,打壶酒四处逛逛,又回了院子。遛鸟的老大爷走累了坐在厅堂了的条凳上听听戏。往东出口处得摆几桌麻将,老太太们不客气的叫嚷也是一种音乐…… 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甘熙故居所在的“老城南”,在旧城改造中历经波折,温总理两度批示,26位专家学者联名上书.改造工程一直断断续续.近代以来,无数的历史文化古迹在城市化进程中几乎消失殆尽.发展与保护,历史与商业是一直都存在着的尖锐矛盾.一切牵扯到文化古迹的改造,都不得不慎重.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政府是极端的改良派,站在文物的保护角度,学者是极端的保护派.而设计师,则是一剂调和剂.改,是必须要改的.如何为之,则是设计师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考量. 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把老城南称之为南京的“根”,是因为这里是真正的居民区,只有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老南京人过去的生活影子。南京之所以在老城南得以保留“原著”风貌,就是面广量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决策层对建筑改造变得小心谨慎,老城南如何改造是十分棘手的事情。居民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得不到应有改善,拆是不能拆,修是不能修,建是不能建。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他对无锡“水弄堂”古运河的一段话和南京老城南保护改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运河边的房子损坏严重是事实,这是低水平维护、长期不修造成的。但不宜统统拆掉重建,还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整治,绝对不能将人迁走,将居民迁走,没有了人就没有了生活气息,没有生活气息是最大的破坏。要考虑整治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政府的政绩冲动,居民的功利冲动,都是城市之痛的原因。”老城南改造现状: 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在一些学者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持续多年进行的旧城改造,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破坏。经梁白泉等一批文物专家证实,自2001年以来,至少有36处区、市、省级文物因旧城改造等被毁。专家学者忧虑:2002年,梁白泉等19位南京学者就上书市政府。他们在联合署名的《关于建立南京古城保护区的建议》中呼吁,尽快停止破坏性的“旧城改造”行为,在城南建立三大古城保护区。29位联名上书的南京专家学者认为,金陵古城仅剩不到100万平方米,尚不到50平方公里老城总面积的2%,对于古都的最后这点种子,依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实行“整体保护”已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循环的探讨一位退休老人说,他一家三代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里,夏天潮热,冬天湿冷。没有厕所,没有厨房,生活不便。南京市建委宣传处处长丁昌华说,“这些居民(生活环境)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专家们有没有来看过。别说来体验,就是住一天也受不了。”他认为,“旧城改造中,南京市是不追求利润的”,为的是改善民生。政府忧虑: 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邬震:哪些建筑应该得以保护?前提是有保护价值,其次,能够实施下来。他强调,“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建筑返修后不具备保留价值”。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开发商的考虑: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要保护老民居、原住民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不能只保护个体的文物建筑,“可是我今天在现场看到,镶上去的多是‘假牙’,‘真牙’太少了。”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各方态度:专家蒋赞初的一个观点是,南京在城市建设上不能大搞“推平式”拆房改造,“如果政府顺从房地产商净地开发,南京每年至少10%的文物会被损毁。”薛冰:“如果真的想保护老城和改善居民生活,技术层面上的难度是不大的,有很多模式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政府充满了卖地冲动,开发商满脑子是拆迁盖别墅、搞商业,那不管怎么搞,都是假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文物保护与建筑的博弈,逐渐经历着“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文物灭亡”的过程。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问题上,有个说法:从事文物行政管理工作,(不同意拆除文物)就是不按领导的意思去做,得罪干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拆了文物,得罪了社会,昧了良心。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循环的探讨据研究,在有历史街区的地区,如果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至2007年末,南京人均GDP是6157美元)之前,将是破坏文物最严重的时期。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们又开始后悔,重新寻找城市记忆。“这是历史,也是全球很多国家已经经历的教训,中国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叫人痛心。”结: 南京旧城改造进程1984年南京市政府开始对旧城进行部分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至90年代初,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河风光带(东五华里)建成,但因被指“假古董”而饱受争议。1992年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政府从城南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老街区被接连拆除的序幕由此拉开。1993年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将中华路(南唐御街)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1995年城南金沙井、百花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明代状元焦竑故居、明代大学士程国祥故居、清代方苞教忠祠、太平天国铜作坊建筑、民国总统府照壁等大批文物保护单位被拆毁。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循环的探讨附录: 2002年提出“建新城,保老城”,制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至此,据规划部门统计,90%的老城已被改造。2003年“老城改造”中,在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已完全消失。2006年成立“双拆”(拆除违法建筑、拆迁危破房屋)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船板巷、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2008年成立“危旧房片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提出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2009年春节后,声势浩大的“危改”拆迁启动,古城里残存的几片古旧街区被列入2009年“危旧房改造计划”,总面积上百万平方米,并且由原计划中的两年压缩为一年完成。关于“旧城改造”如何保持历史与商业良性延续的探讨附录: Thee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