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0915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此处无“情”胜有“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此处无“情”胜有“情”:G633.3:A 诗歌的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而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在表达效果上又有其长短优劣。 我们先来读一读李白的《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一首小巧玲珑的送别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把眼前的自然景物信手拈来作比喻,直言送别之情深于桃花潭水,用语自然朴素,明白如话。 这种抒情方法叫做直接抒情,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也是直写挥手告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不管是情深如水,还是二情依依,都是直抒胸臆,即直写人物的内心感受,直接写“情”如何如何,所以
2、叫直接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的好处是:意到笔随,表达自然;读者见字知情,观文见义,一目了然。但直接抒情的方法也有它的弊端:由于它把“情”一言道破,使读者一眼见底,“诗味”到此也就嘎然而止,显得枯燥板滞。 与直接抒情的方法相对的,自然就是间接抒情,它又叫“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托物言情”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把感情表达得含蓄而又深刻。我们看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诗的前两句,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及友人的去处,三、四两句是在巧妙地抒发对朋友恋恋不舍的感情。但并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心情,也并没有写到“情”
3、“意”“感”“想”等字眼,而只是写了帆影依依远去,江水无语东流的意境。这样,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镜头,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可感性。读者从中依稀看到,诗人在送别朋友之后,还长久地伫立江边凝神怅望的形象,使读者自然感触到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惜别之情。它妙就妙在:虽未言“情”,情在其中。 再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斑马鸣。 本诗的首联,写了送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颔联设想别后天涯孤旅的苦楚;颈联以天边浮云比喻漂泊,以山头落日形容惜别,已见其手法的高妙。但更妙之点却在尾联:“挥手从兹去,萧萧斑马
4、鸣”。看,诗人不从正面描写挥手告别以后人的心理、人的表情,而是把笔锋一转,写了送别者的马在为友人的离别而萧萧哀鸣。马识友人,可见朋友相聚之日久;马为无感情的动物,尚为惜别而悲哀,那么作为有情之物的人,其情如何呢?是其情依依,还是其情凄凄?诗句到此,读者正急待诗人下叙,诗人却故意突然收笔。这就做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见《六一诗话》),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留给读者去推想,去体会。 再如〈〈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由于崔夫人的蛮横干涉,张生被迫离别崔莺莺赴京应试,莺莺带着“泪眼愁眉”到十里长亭去送别张生,正值暮秋天气: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5、总是离人泪。” 这些景物描写中带着多么凄清的情调!蓝天空旷,衬托出人物的寂寞孤独;黄花满地,衬托出人的心绪纷乱;西风紧急,衬托出人的心情悲凉;望大雁群群南飞,更使人愁思难收!在为离别而痛苦了一夜的莺莺眼里,草木也在为她抽泣、落泪,甚至认为,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定是被自己那淋漓的血泪所浸染。这些无知的自然景物竟含有多么鲜明的感情色彩!使人读了感到心胸郁结,柔肠九折,悲泪欲下。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景物的烘托渲染,是不可能产生这种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如果把直接抒情的手法和寓情于景的手法加以比较,分析,琢磨,就可以发现,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表达情味更浓,诗味更加醇厚。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寓情于
6、景的方法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它不是让读者见字就见“情”,而是让读者由字见景,由景入情,在意识上经过了“显像”过程,所以更容易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天地,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从中得到审美的艺术享受,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也就更好地发挥了文学作品的感染作用。 第二,寓情于景的方法能诱发读者的积极思维活动。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把“依依”之情、“凄凄”之情直接塞给读者,诉诸人们的理性认识,而是通过生活画面,唤起人们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读者主动地进行想象与联想,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这种感受又补充和丰富了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因而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第三,寓情于景的方法
7、把感情表达得含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的感情倾箱倒箧、和盘托出,而是不把它说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玩味,从而使不同的读者“各依其情而自得”。(王夫子《姜斋诗话》)这有利于激起读者阅读欣赏的兴趣。 第四,寓情于景的手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因为它是寓情于境,所以,笔下的一枝一叶、一花一瓣,都渗透着自的感情。情与境遇,其情更深;境与情合,其境更新。景因情而显,情因境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