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01585
大小:178.89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0
《柔性生产计划培训报告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柔性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培训内容分享一、生产计划管理概述二、供应链与生产计划四、预测和安全库存的计算三、生产计划管理控制一、生产计划管理概述二、供应链与生产计划四、预测和安全库存的计算三、生产计划管理控制1.1生产计划管理概述生产计划管理:广义上讲:一般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具体来将:在可用资源(物料、人员、设备)具备的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间生产?确定完后,调动一切资源,快速、准确、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生产任务的一个过程。1.2生产计划管理作用生产计划管理作用:通常我们利用
2、月生产计划进行产能的计算,从而评估人员、设备、能力等各方面的需求情况,进而预先做好下月的生产准备,将所有可能预期会发生的问题提前解决掉,因此可以节省时间并减少成本。1.3生产计划类型类型特点优点缺点备货型生产(MTS)大批量,小批次a.备有一定存货,可预防旺季时的产能不足。b.准备较为充分,因此在人、机、料上有良好的计划。c.因能提早准备,交货能及时。d.能调节淡旺季人力需求,人员较为稳定,产品品质有保障。一旦销售预测不是很准确,易造成成品浪费。1.3生产计划类型类型特点优点缺点订货生产方式(MTO)小批量多批次根据订单安排,人、机、料
3、上不会造成大的浪费。a.人、机、料准备不充分,易延误交期。b.易造成旺季时产能不足。c.易造成人力需求上的大起大落,影响员工稳定性和产品品质混合型生产(MTS+MTO)订单来之前先做成半成品按订单设计生产(ETO)来单后研发再生产一、生产计划管理概述二、供应链与生产计划四、预测和安全库存的计算三、生产计划管理控制订单需求物料状况分析周生产计划设备负荷分析执行计划生产人力负荷分析生产效率分析工作环境分析进度追踪,异常处理计划调整计划与进度的一致生产入库2.1生产计划流程图在编制生产计划前需要核实的问题:1.人力负荷是否可以充分支持,不能的
4、话,加班、倒班是否可解决。2.机器设备是否准备好,其产能是否能达到预定产能,若人力或机器无法达到,发外包是否可以解決。3.物料是否已到位,未到位是否完全有把握在规定的时间到位。4.工艺流程是否有问题,有问题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解決。5.环境是否适合生产产品环境的要求。2.2生产计划依据3.1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的几大因素序号因素造成的结果1产能影响(人员、设备)1、产能不足:订单不能按时完成2、产能过剩:造成生产现场浪费2物料影响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定再完美的计划,如果物料不能及时跟的上,经常性的停工待料,直接影响生产计划
5、顺利进行。2.生产上的一顿饥来一顿饱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期自然变短,频繁换产,造成生产浪费;生产时间不足,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4、物料的质量问题。3.1影响生产计划的几大因素序号因素造成的结果3订单增加订单变动:对于MTS型的企业,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或者说很少,但是我们也为了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成品库存,对于个别产品会存在临时紧急缺件,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调整生产计划,会给生产现
6、场带来很大的浪费,这就要求我们定义相对合理的安全库存。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4插单5紧急缺件,优先级提前6生产上的技术支持主要针对于新产品,技术文件不全面,系统维护不完整,造成生产困难总体来说,计划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涉及部门多,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将计划执行的相对顺利。2.1生产计划编制的几大要素特点具体描述准确性按照计划准确的达成后,需满足当初设计的目的(如标准工时.BOM.存货周转、产量等)稳定性第一周的生产计划不能随意更改、变动,要保持计划的稳定性与权威性。连续性前后工序间、上下周计划间,时间与数量都必须保持连
7、续性,不能断节或自相矛盾。可执行性生产部门的资源(五大要素)可以满足计划的执行。异常防范性也即弹性准备,预防、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发生而致使计划的延误或反复调整一、生产计划管理概述二、供应链与生产计划四、预测和安全库存的计算三、生产计划管理控制避免组织协调、工作失误等造成的“紧急订单”确定“某期间内生产计划不变更”的插单原则预留余量的产能以应付急需。调整订单优先级可调剂的未出货库存工艺时间的压缩或工艺顺序调整(质量风险)增加相关工序的在制品储备(以库存换时间)外委加工(短期生产能力应变)分批交货与客户协调延期交货、产品修改等紧急订单的控
8、制处理1.增加机器台数2.推迟交期3.增加员工4.提升效率5.改良生产工艺和流程6.利用库存调节生产能力(安全库存)7.变动劳动时间调节生产能力(加班/放假及培训)8.利用外部资源增加生产能力(外协加工)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