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

ID:20093957

大小:61.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1页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2页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3页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4页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利用教材例题培养学生能力【摘要】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关键词】教学方法例题教学学生能力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是经过精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基本定律、定理教学,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

2、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剖析课本例题,还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饱受题海之苦。本文针对新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题剖析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一、纵向剖析,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教师应分析这个例题从已知到结论涉及哪些知识点;例题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例题所用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是什么;分析哪一步是解题关键,哪一步学生容易犯错误等等,事先都要有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新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这两个例题难度虽不大,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高度”。本例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动能、势能、功、圆周运

3、动等。重点是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个作用力做功有无、正负、大小。难点是判断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本例题所涉及的物理思想是转化与守恒思想。例题1: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如-,斜面高lm,长2m。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多大?纵向剖析①受力分析:斜面光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又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作②做功分析:斜面对物体支持力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垂直且小于90°,做正功。③守恒分析:物体从斜面顶端A滑到底端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

4、,物体机械能守恒。④动能Ek、势能Ep分析:选物体到达斜面底端B时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物体在开始下滑时设为初状态,EKA=0,EpA=mgho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为末状态,EEkB=mv2/2,EpB=0o⑤列式求解:EKA+EpA=EEkB+EpB本例题的成败关键是分析系统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判断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也就是要防止学生不进行守恒条件的判断而直接列式解题。因为转化与守恒思想是高中物理思想一个质的飞跃,但对于高一学生是很陌生和不习惯的。如果我们把该例题看得很简单,讲解时轻描淡写,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

5、,如果物理教师能把课本中的例题剖析得透一些,讲解得精一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领悟,则必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摆脱题海的困境。二、横向剖析,一题多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即剖析例题的多解性。课本上的例题一般只给出一种解法,而实际上许多例题经过认真的横向剖析,能给出多种解法。课堂上剖析例题的多解性,对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都有很好的作用。下面以“例题1”为例一题多思,横向剖析。[解法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分析:物体从A沿斜面运动到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物体只受重力和斜面

6、支持力作用。设斜面的倾角为0,则物体沿斜面的加速度为a=gsin0,AB斜面长L=h/sin0.由公式:VB2—VA2=2aL可得VB=/s[解法3]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分析:物体从A沿斜面运动到B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斜面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斜面支持力始终与物体的速度垂直,不做功;重力做功W=mgh;动能变化量AEk=mVB2/2由动能定理可知:W=AEk即:VB=/s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的解法来一个拓宽,探索其多解性就可以重现更多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形成网络。这样,一方面起到复习和强化知识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三、“变题

7、”剖析,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改变原来例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例题。这种新例题是由原来例题改编而来的,称之为“变题”。“变题”已经成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一些“似曾相识题”,这种“似曾相识题”实际上就是“变题”。例如,2002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0题与1990年《全国普通高考物理试卷》第21题对比可以看出,2002年的第30题是由1990年21题演变而来,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改变条件、改变情景、改变设问,推陈出新。改编例题是一项十分严谨、细致而周密的工作,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因此,教师如果

8、要对课本例题进行改编,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下面针对例题1和例题2进行如下改编。通过一题多变,“变题”剖析,推动学生思维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