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85160
大小:4.3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8
《旅游景观的欣赏(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4旅游景观欣赏(二)第四单元一、领悟自然和人文和谐美①这幅景观图表达了什么意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意境?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欣赏“深山藏古寺”。从地形上看,寺庙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给人“深山”的感觉,从植物上看,寺庙又隐藏在茂林之中,给人“藏”的意境。www.jkzyw.com②读这幅景观图表达了什么意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意境?大理三塔表达的意境是“平地起三塔”,宝塔建在低山丘陵地区的小山岗脊线或山麓湖边,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尤其在山麓湖边建宝塔,湖光山色使得塔有了光和色的灵性。人文景观布局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要因势、得体,与自
2、然景观相协调,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使得人文景观成为自然景观美的衬托。——体现一种和谐的美2.非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欣赏园林艺术要求再现自然,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基本原则,正确处理自然和人为关系。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创造理想美的深邃意境。www.jkzyw.comwww.jkzyw.comwww.jkzyw.com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的差异园林规模色彩自然与人文和谐的表现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宏大较小素淡,以黑白色调为主浓重,以红黄色调为主既显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既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
3、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这幅景观图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和谐?建筑顶部用红等鲜亮的色彩,可与蓝天、白云、绿草、雪山背景相映衬,且在阳光照射下既不显暗淡也不太刺目;墙壁用白色,既与环境背景相协调,又使顶部的鲜亮色彩有了根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与环境融合为统一的整体。www.jkzyw.com3.风俗民情欣赏①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和内蒙的蒙古族赛马分别与周围自然环境有何关系?泼水节的本意是为了降温,显然这与西双版纳的热带高温气候有关;蒙古族经常举行赛马比赛,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②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以及陕北窑洞、傣家竹楼分别
4、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南方吃米,与南方高温多雨、河多水多适宜种水稻有关;北方吃面,与北方平原地形、降水较少、温暖的气候适宜种小麦有关。陕北的窑洞与高原地形、降水少、地表有厚厚的黄土有关,傣家竹楼与高温多雨、盛产竹子有关。③风俗民情是怎样产生的?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www.jkzyw.com安塞腰鼓陕北安塞腰鼓版纳风情版纳风情泼水节赛龙舟赛龙舟蒙古风情蒙古套马竹竿舞竹竿舞1.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的风景美学思想体现在()①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协调,并突出自然美②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③
5、古代园林建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准则④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思考D2.关于我国园林的正确叙述是()A.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B.江南私家园林采用不对称的均衡布局C.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一切都按严格的数学法则进行布局;江南园林规模宏大,布局方式与皇家园林相同D.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思考B(3)关于民族及其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傣族——火把节B.苗族——芦笙节C.彝族——泼水节D.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思
6、考BD1.综合感受景观美二、以情观景——旅游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综合感受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全面感知景观而得到的综合感觉。如通过听觉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美;通过视觉来感受大自然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通过嗅觉、味觉感受花香鸟语的自然纯真美。综合起来的感觉是最复杂、最高的心理感受境界。www.jkzyw.com2.发挥想象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
7、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不会。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猴子观海猴子观海黄山飞来石狐狸山巫峡“神女峰”大熊湖加拿大的大熊湖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1)读下列诗句: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⑤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同为描述长江的诗句,为何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意境和感受不
8、同?不同的作者在欣赏同一景观时,倾注了不同的感情,因而感受也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