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82764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李华新:从“德政碑”到“本色布”-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华新:从“德政碑”到“本色布”
2、第1 读这是一本主要写明清两代衙门的书,书中记载了不少衙门中的趣事,在结束对本书的阅读时,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州县的长官在离任的时候,总希望当地的百姓要有一点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以说明自己的“官声卓著”、“遗爱民间”。这种活动最简单的是送几块“政德碑”。据说这种习俗来自于西晋时的羊祜,他在襄阳为官,深得百姓爱戴离任后百姓念其他的功德,便在他平时散步休息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庙,每年都祭祀。后来这种纪念仪式被后人效仿,发展成为在衙门前为离任的官员,立一块记述功德的“德政碑”。后来这
3、种做法在唐代就已经被废止,在明清的法律中就有“见任官辄立碑”的条文,其中所言是,不得擅自给官员立碑,真要立碑也要得到朝廷的应允,否则要处以杖责,对于所建祠庙、石碑也要拆毁,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同时又要表达当地子民对为官德政的怀念,百姓就简化了形式,采取了做几块德政碑,让当官的自己带走的办法。这是个以故事的形式表达的对为官者的后世形象的说法,不去考究故事的真伪,但是对于这样的说法,人们的感触是深刻的,因为为官者自然要造福一方百姓,这是每位为官者的心愿,封建的官吏都如此,我们现在的扰民公仆更是重任在肩。当你为官任期到点,人
4、们采取这种形式也是一种精神的奖赏,这种奖赏也是一种民心。这个故事我们似乎在的电视剧也看到了一些,那个制造“阴兵借粮”的一县长官,为了青蒲百姓不被活活饿死就取了这个“损招”,结果是被高大人无法抗旨,不得不忍痛,要了李大人的人头。而李大人作为青蒲知县,所希望的亦不过是让后人记得你们所给上香的这个官是个好官而已。其要求是如此的简单。当然要是能够为其立功德碑,也许百姓同样会这样做,不过我们在剧中所见对于这位敢冒死罪的知县大人的救民之举,朝廷新秀--米河却说,对于百姓你是好官,对于朝庭你却是一个罪官。因此在佩服他人品的时候,却
5、不再佩服他的官品,因此所上之香,则为“草根之香”。不去怜悯百姓而只是以朝廷的利益,这样的为官者,同样也不是好官。现在的为官者自己的德政如何,是每一个为官政者,都要考虑的,政绩表达的一个具体问题,现在的情形大都是放在形象工程上,这些对于大力改善一方社会形象的确是重要的,而且只要是为官一任就会工程不绝的。原来自己初到单位以为所谓的基建处,不过是几年的设置或是临时动议而设的,因为当时想一个单位的房子总有盖完的时候,这样的处室早晚还要撤,不想这个想法简直是幼稚的不能再幼稚了,因为即使到了你退休,或是再过20年这样的处室和毅然
6、存在着。其目的也是最为明显不过的。用凝固的建筑让人们记住自己的德政,这毕竟是件好事。但是假如你的为官之任期间,能为百姓多办几件好事,那么百姓毕竟是会拥护你的,至于“德政碑”就会在百姓的心中为你建立。当然组织的考查和结论也是重要的,不过为官者切不要为了自己刻意地来来捞德政就好。那天听中央台的节目这是关于扶贫女干部龙清秀的,说她是如何清正廉洁为民分忧,为贫困山区脱贫办事的,在她因积劳成疾,癌细胞扩散生命的弥留之际,她所想到的不是什么好言壮语,或是家事的交代,而是一个小小的请求,就是告诉妹妹,在她的死的时候要穿......
7、本......色衣。所谓的本色衣就是那种8元钱一米的未染色的棉布做的衣服。这是她人生最后的一句话。也是她以最终的“追求”完成了她人格的本色。人们对于这个普通的处级干部最大的纪念,即使是要为她树“功德碑”,龙清秀也是当之无愧的。为官者有求碑者,即使立了百姓也不会记住,而没有立这样的“功德碑”,百姓也不会忘记。“踏遍青山为未老”这是对龙清秀最好的纪念,因为她作为一个为民解贫而忧的干部是让党放心的,是让百姓永远纪念在心头的。这就是最好的永远不会凋零的“德政碑”。我想每一位知道了龙清秀故事的人们对都会为这位普通的女子的事迹而
8、感动,她没有去想资金的政绩工程,而是为百姓办实事,解决困难,这样的干部人们怎么能会忘记她呢?!当然,在她的生命弥留之际,龙清秀对“本色衣”的要求,也为这个曾经是掌握上亿元资金的普通女人,又用她清正廉洁的生命本色,给了人们留下了最后完美的形象。(济南李华新)(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