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

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

ID:20075129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_第1页
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_第2页
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正确判读免疫检测灰区探讨曹小春陈艳王利华(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摘要】目的:我们的实验室如何去规范操作酶联免疫检测,是我们实验室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不认真对待灰区的出现,就会引发和滋生错误的报告发生。灰区应该有一个可操作性“规定”,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情况下,实验室就无法做好工作。方法:通过165296例酶联免疫检测,总结出来灰区出现如何处理的路子-方法。结果:根据总结的方法完成制度管理和SOP文件,按照执行这些方法和文件,让我们在灰区出现时能够正确处理,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室制定的制度执行操作,没有在灰区的问题上出现误差和失误。【关键词】灰1^.;免疫;复检【中图分类

2、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1752(2015)14-0354-02酶联免疫检测,这个定性试验,经过多年的实验室应用,为检验事业的发展、为免疫性疾病患者解决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为医务工作者争得了名誉。但对于检验工作者,也带来了一些不好解决的难题一灰区[1][2][3]问题;酶联免疫检测结果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只能出具阴性或者阳性报告,模棱两可的报告确实难倒了检验工作者。用ELISA方法检测的各种免疫试验,如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艾滋病、丁肝、戊肝、ANA、甲肝等,都存在着灰区的问题,我们如何在工作上,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研宄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研

3、究对象选择2012年至2014年,两年在我院的乙肝表面抗原58997例、丙型肝炎抗体检测49234例、艾滋病抗体检测49076例、丁型肝炎抗体581例、戊型肝炎抗体检测669例、甲型肝炎抗体检测4112例,ANA2597人次,检测样木共计165296例。1.2方法其中乙肝两对半是用达安的时间分辨检测的,灰区相对要少些;ANA采用欧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其他项B全部采用北京万泰的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1.结果通过两年的检测,共检测出灰区169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39例,采用的是吋间分辨检测,检测灰区值最高0.58,最低0.43。下面的项0采用的酶联免疫检测;HIV17例,丙型肝炎抗体测定15例

4、,丁肝2例,戊肝6例,甲肝11例,ANA79例;检测的SCO值最高1.1453,最低0.8571。2.讨论3.1酶联免疫法和吋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都存在灰区,灰区如何处置,我们通过检测数据;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设定为0.425〜0.575ng八为灰区,乙肝表面抗原灰区的结果应检测其HBe抗体和HBc抗体,特别是后者,如果HBc抗体是阴性的,则HBsAg的阳性基本不太可能,可以发阴性报告;如是阳性,贝U:将标本10000g,lOmin离心,然后复检[4][5](如果离心机没有g的标注,用10000转/min的高速离心也可达到这个0的)。如果高速离心后复检为阴性,应报告阴性结果,若仍为弱阳性:应换用另一

5、款比较公认的试剂,比如雅培Architect的化学发光法试剂,重新检测;如果没冇这样的进口试剂,用其他厂家的HBsAg检测一下,如果是阴性,可发阴性报告,如果也是阳性,则需要慎重对待,可以进行血清HBVPCR检测,当然PCR阳性的话基本就可以发送HBsAg阳性报告,而PCR阴性也不能排除HBsAg阳性可能。所以,最后这种情形下确认HBsAg确实比较复杂。总之,乙肝的诊断是一个很考验临床知识的项0,要综合考虑,不可过于匠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3.2其他的酶联免疫法设定为S/CO在0.85〜1.15之间为灰区,在灰区内的检测数据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进行判断,如果复查仍然在灰区,担心标本污

6、染;为了严谨,保证结果质量,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写上S/CO值,告诉临床医生一定要注意该病人了;模板:“该标本检测结果为弱阳性,s/co=*.**,建议结合临床情况诊断或选择其他方法做确认试验。”不冋项0也奋不冋的描述,如果是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备注后面可以说明定期复查,建议一个月后复查之类的。门诊患者,一是向患者说明,重抽标本复査。二是,如果患者不愿意重新采血复查,应在检验报告单上说明三个月后或定期复查。3.3科室根据ISO15189[6]的有关规定,制定了SOP文件,写清楚了3.1的内容和复查操作规定。综上所述,按照执行这些方法和文件,让我们在灰区出现吋能够正确处理;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

7、室制定的制度执行操作,没奋在灰区的问题上出现误差和失误。【参考文献】[1]KearneyH,SchneiderT,YiannakasMC,AltmannDR'Wheeler-KingshottCA,Ciccarelli0,MillerDH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2014Aug5.pii:jnnp-2014-308241.doi:10.1136/jnnp-2014-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