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66750
大小:22.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9
《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一: 苏庆亮同志去世后,全市掀起学习苏庆亮精神的热潮。区委组织部通过观看教育片、学习事迹材料、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向苏庆亮同志学习,做优秀组工干部。现刊发部分同志的学习微体会,供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苏庆亮46年的人生不长,但他树立了一个20多年扎根基层、尽职奉献的党员形象。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尽职尽责,要知道自己凭什么在单位立足,尽职尽责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在此基础上积累发展。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把加强修养作为一生的功课,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一个外地经销商为苏庆亮守灵,非亲非故的村民用自己新买的车送他最后一程,这靠的
2、就是人格力量。学习苏庆亮精神就得把学习固化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他的笔记本上打了好多补丁,学习王乐泉、沈浩的简报他贴在本子上,上面有他的圈圈点点。 苏庆亮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群众有感情。在工作中受牢骚、挨难为,他都忍了,因为他把自己定位为人民公仆。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大陡山村团结起来,使大陡山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以苏庆亮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踏实干事、敢于担当,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组工干部。 虽然因为工作去大陡山村的机会比较多,但到苏庆
3、亮书记家里去还是头一次。客厅布置得很简朴,满眼望去都是苏庆亮生前的荣誉和各种会议培训合影,当时心里为之一振,没想到多年的老典型,大陡山的支部书记家里竟然这么简陋,后来发现苏书记父母的屋里更简陋。从与老人的谈话中,得知苏庆亮之所以能成为响当当的先模人物,确实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他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为了事业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他虽然已经离开,但那种一心为公、勤廉为民的政治品格,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善良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苏庆亮生前曾说过“不服输”,正是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将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为全
4、国闻名的富裕村。组织工作也需要这种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不甘于落后,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永不言败的锐气和永不懈怠的斗志。苏庆亮还曾说过“威信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少说多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在组工干部这个岗位上,必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做事扎扎实实,严谨细致。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生活上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职务上与比自己低的人比,工作上与比自己强的人比。 苏书记一心为民,兢兢业业的精神鼓舞着我继续前行。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尽快提高。
5、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养成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好品质。学习苏书记扎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从点滴做起,争做优秀组工干部。学习苏庆亮同志事迹材料心得体会二: “扎根基层二十载,百姓恩,不曾忘,铁肩担重担,荒山旧貌换新颜。扶贫攻坚行千里,战艰险,又出发,红心永向党,大爱无疆铸丰碑。心系群众甘于奉献,迎难而上鞠躬尽瘁,堪称齐鲁时代楷模”。这段颁奖辞是对岱岳区扶贫办原副主任、大陡山村原党支部书记苏庆亮同志短暂而不平凡一生真实的概括。 XX年7月24日,
6、正值壮年的苏庆亮因过度劳累突发心肌梗塞,猝逝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在担任大陡山村党支部书记的20多年中,苏庆亮同志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治水修路、绿化荒山,发展苗圃、茶园、生态旅游等产业,创新党建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风民风,走出了一条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富民强村之路。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开展,有些党员虽能参与其中但是却不得要领,不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做”。苏庆亮书记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标注出了一名合格党员该学什么、做什么的人生坐标。 山变绿、水变清、民变富、“穷陡山”变成了“金陡山”,不变的是苏庆亮同志心中那颗忠于职守、心系乡
7、邻、实干担当的初心。20多年来,苏庆亮始终牢记自己当初上任支部书记时所说的话,“我是大陡人,再难也要挑起这副担子”。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村内管理混乱的局面,他带领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征集意见建议,分土地时带头将差地、距离远的地留给自己;面对村集体无收入的难题,历时8年不放弃,终让大陡山成为村集体总资产达1亿元,集体经营性年收入突破5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万元的富裕村。 是什么能够让他三次放弃“跃龙门”的机会选择扎根基层?是什么支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