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4521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送别》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送别》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送别》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送别》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材分析:《送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的一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离愁别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辅导、自读测试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
2、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像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逐渐变的稳重成熟起来。一方面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和理性思维的重要阶段,这是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不愿意发表个人意见。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主动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
3、背?(生背诵《赠汪伦》)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 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隋朝去,再次体验一下离别的愁绪。 师:板书课题.(《送别》)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生: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4、。 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生: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离愁别绪。 2.抓字眼,明诗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诗意:杨柳青青柳条垂地,杨柳飞舞漫天柳絮。折柳相送杨花散尽,借问行人何时是归期。) (2)教师指点,指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字词。 著:接触,贴近。漫漫:遍
5、布的样子 柳条折尽:折柳条是古人表示送别的一种象征。“柳条折尽”表明思念志深,恋恋不舍。行人:出征的人。 (3)小组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合作探究体会诗的意境。 A、想象描述“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B、作者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C、你如何理解后两句的含义 D、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 受到什么? 小组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发言如下: A、首先,折柳送别在古诗中早有表述,在后来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为一种生活的情趣。所以,开篇即写杨柳,很吻合送别的情趣。其次,作者创设
6、的这种情景也烘托了送别的气氛。杨树柳树的枝条一片青翠,已经垂到地上,杨花纷纷扬扬漫飞舞。这两句诗,为下面作者升华离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B、看似大好的春光,却不得不面对离别,怎能不让人更加伤感。杨花“搅天飞”,一个“搅”字,既写了杨花一铺天盖地,也表现一种纠缠清、难以割舍状态。这样的景色只能增加作者的离愁别绪,无心赏景。 C、后两句写杨花尚有飞尽之时,反衬出征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D、从字面上看,这是首送别诗,抒发诗人离愁别绪。也有人把它理解为影射、讽刺隋朝统治者的诗,诗人以“杨柳”之“杨”谐“杨广”之“杨”;以写杨柳、杨花铺天盖为
7、名,行揭露统治者凶残暴虐之 教学教学语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