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2703
大小:366.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7-11-14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题库500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题库(500题)一、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1)著名科学家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 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A)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德国哲
2、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D)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3)当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空气小颗粒物pm2.5水平超标时,部分地区出台了控制车流量、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这体现了:(C)A.pm2.5对我们没什么伤害B.现代城市车流量过大急需管控C.认知世
3、界和尊重科学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D.二者没有联系(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D)。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67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
4、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1)现代科学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的神奇功效,但不能因此断定中医的治疗方法不科学(√)(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得出的结论。这表明(B)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C.认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
5、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C)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5)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
6、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C)67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1)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B)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7、,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2)一块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之分,只有南极或只有北极的磁铁是不存在的。这一事实说明(A)A.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C.矛盾分析法是科学的工作方法D.不同事物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3)2.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我们生病时还是
8、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里蕴含的哲理是(B)A.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 B.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C.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67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1)苏轼在《琴诗》中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D)A.事物与事物之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