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ID:20011105

大小:342.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9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_第1页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_第2页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_第3页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_第4页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0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改造者,然而,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第三节当今主要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一、环境问题产生阶段二、环境问题泛滥阶段三、环境问题的治理阶段第二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一、环境污染及成因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

2、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环境污染的原因自然活动人类活动两类活动共同作用二、生态破坏及根源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通常是指由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环境衰退。造成生态破坏的人类活动包括各种目的植被破坏、大型工程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森林面积缩小、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生物物种消失,以及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2.生态破坏的原因其一,现代的人类社会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从自然界要挪动大量的物质;其二,人类在用过从自然界所取得的物质以

3、后,同样数量的废物,其中不乏人类的发明创造物,又返回生态系统。第三节当今主要环境问题一、臭氧层的破坏1.臭氧层在大气层的平流层中,高度在25公里附近,聚集了大量的臭氧(O3),从而形成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尤其是陆地生物的生存。2.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另外,哈龙类(Halons)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3.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环境

4、的影响对材料的影响二、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通常称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一氧化碳和氧化氮等气体为“温室气体”,同时,大气层所产生的“保温”作用则称为“温室效应”。2.全球变暖及其成因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的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通过Vostok冰芯观测数据估测的 过去160000年间二氧化碳和温度的变化3.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进而导致大气运动发生相应的变化,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使湿润地区与干旱区

5、重新配置。全球变暖对生物圈中动植物分布的模式及生物多样性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全球变暖将造成极地的冰雪过多地融化,会导致海洋会因热而膨胀,使海平面上升。4.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改进能源结构,二是提高能源效率。三、酸雨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1.酸雨的成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形成的酸雨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2.酸雨的危害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酸雨对建筑材料和古迹的影响四、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供

6、藻类生长的无机营养物过剩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从而减少了其他植物所需要的光照,降低了水体溶解氧的水平,严重影响水质。导致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是磷酸盐和硝酸盐。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水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许多去垢剂含三聚磷酸盐;农业施用的含磷、含氮化肥中有25%进入水体;雨水中的硝酸盐含氮的数量相当大;工业废水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mg/m3)富营养化程度总磷无机氮贫贫→中中→富富<55~1030~100>100<200200~400500~15001500一般地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mg/m3和300mg/m3

7、就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需要多方努力,依法强化管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要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积累。富营养化作用引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赤潮”的危害与防治“赤潮”是由于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环境异常现象。防治“赤潮”的出现,应减少和控制营养物质进入海洋。五、荒漠化荒漠化,是一种在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经济用地数量减少的过程。土地退化包括由风蚀

8、和水蚀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发生改变使自然生产力丧失;土壤生物量减少,经济特性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沙丘、侵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