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74912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基于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改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改造研究张美亮1,2,徐进1,2,张殿发2(1.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浙江宁波315211;2.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从分析宁波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过程和结果出发,指出村庄改造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安全准则、规模效应、比较优势和历史文脉是村庄改造的四大价值取向。按照城乡统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目标控制的村庄改造思路,把当前的农村分为为示范村、整治村和控制村三类,并提出村庄改造的具体行为方式。关键词:新农村建设(NVC);村庄改造;价值取向;分类指导
2、;行为模式中图分类号:F291,TU982.29文献标识码:A0引言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是与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相联系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宁波现有3000多个行政村,个体差异大,现实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很不平衡,既有滕头村、湾底村、小路下村这样的经济发达、设施完备,令“城里人羡慕”的“示范村”,也有生产方式落后、生活条件简陋,青壮年大量外出的“欠发达村”,还有农业生产渐成“副业”,兴办企业或进城务工,但还保留着宅基地和基本农田的“非城非村”,更有外来人员不断增加
3、,出租房屋和土地成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亦城亦村”。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实施,一场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农村改造高潮即将来临。村庄不同区位、不同形态、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人员组成的“农村”地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需要不同规划模式和改造方式。明确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研究多指标综合、分目标控制的村庄分类方法,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前提和基础。1村庄改造是宁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4、[1]。新农村建设之所以适合全国,就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村镇建设行为,而是涵盖整个农村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宏伟目标。各地从实际出发,可以有不一样的方案,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速度和目标要求[2]。对应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操作过程和预期结果,村庄改造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loanapprovalandpostcreditapprovalofficer/atalllevelsinaccordancewithcreditapprovalrules,licensingandeventualexerciseofcreditdecis
5、ionpowerofpersonsorinstitutions.Reviewfindingsandreviewcomments,accordingtotheBank'scredit5从发展目标来看,村庄改造可以逐步破除现有的小农经济形态和小农生产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转变,传统农民向专业农民和现代市民转变[3],逐步形成建立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从操作过程来说,村庄改造以市域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村庄布点规划为导向,以新村建设和环境整治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
6、护为重点,从注重点上村庄整治建设向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以点带面,成片连线整治建设转变,形成规模效应,引导要素集聚和人口转移,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从预期结果来说,通过现有不同类型的村庄改造,引导资本要素、土地资源、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集聚,实现产业的集聚、升级、转移,依托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的发展,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产业群转移,有效地减少农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逐步使农村区域的各类农业劳动者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2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通过规划修编和行政区划调整,宁波目前尚保留三
7、千多个行政村、近万个自然村落。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相比,传统的农村聚落在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很大的分异性。除少数村庄发展成为令城里人羡慕的小康村以外,“脏、乱、差,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散、小、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仍然与大多数的农村联系在一起,许多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相比明显落后,农村生态环境仍很脆弱,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日趋衰弱。为此,村庄改造的价值取向首先就在于保证村民的居住生活安全,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充分重视是历史文脉的传承和田园风光的保留。2.1安全准则受“先富论”影响,以“个私企业
8、”为特征的“草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办企业、开工厂,“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成为许多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显性表征,但除个别村庄个体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外,多数传统村落在市场竞争中走上“三弱”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集中表现在集体经济虚弱、公共服务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