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

ID:199627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4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_第1页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_第2页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2、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3、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踏摇娘》和《拨头》。5、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脚色是参军和苍鹘(hú)。6、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7、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院本是宋杂剧与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8、南戏是公元12

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9、《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10、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11、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12、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13、写出下列元代戏曲作家的一部主要作品: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

3、刀会》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14、元杂剧创作中,白朴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作品是《梧桐雨》。15、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著名的悲剧作品,王国维认为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也”。16、写出下列传奇作家的一部主要作品:汤显祖:《牡丹亭》孟称舜:《娇红记》李渔:《风筝误》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17、“临川四梦”是指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梦》。18、明代传奇创作的两个派别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

4、为代表的临川派。19、明代传奇作家梁辰鱼的《浣纱记》主要讲述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并描写了吴越两国历史之兴衰。20、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21、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显示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其中就戏曲的创作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22、洪升的《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23、滚调是在曲牌中加入一些唱词和念白。加念白,称滚白;加唱词,称滚唱。24、京剧是西皮调和二簧腔流传到北京以后吸收融汇了山陕梆子和昆腔、京调(高腔)等剧种的艺术营养,并接受了北京语音和观众欣赏趣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5、25、清初之后,民间的歌舞、说唱艺术兴旺发达起来。许多民间表演和说唱艺术在高腔、梆子、皮簧等声腔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民间小戏,如花鼓、滩簧、采茶、秧歌、道情等。26、梆子(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贴扮王大娘,净扮顾老儿所唱〔西秦腔二犯〕。27、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简称“拉姆”,亦名朗达,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剧种。28、京剧“老生三杰”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29、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30、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

6、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名词解释1、吴江派——以江苏吴县人沈璟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填词要合律依韵,语言要力求本色,符合舞台演出需要。2、临川派——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戏曲创作要传情写意,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具有浪漫主义倾向。3、民间小戏——清中叶以后在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形式,如花鼓戏、滩簧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剧目短小、唱腔简单、表演质朴的“两小(小丑、小旦)戏”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4、苏州作家群——明末清初,昆曲的发祥地昆山、苏州、无锡一带出现了一大批以创

7、作传奇剧本、从事戏曲活动为生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特色,被后来的戏曲史学家称为苏州作家群。代表作家有李玉等。5、《闲情偶寄》——清初著名的戏曲家李渔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戏曲创作主张,对后来的剧本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由民间的巫傩祭祀仪式吸取民间戏曲在清中叶形成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形式。7、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采用版式体的音乐结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诗赞体,是花部地方戏中形成较早、剧种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个声腔剧种体系。三、解答题1、昆山腔是如何形成的?答:昆

8、山腔,简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