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6488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2014考研启程,复习备考七大禁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考研启程,复习备考七大禁忌来源:2013-02-1816:48:05编辑:zhouemily浏览次数:549网友评论0条我很喜欢这篇文章!2 2014考研启程,复习备考七大禁忌2014年考研开始备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考研备考初期有七大禁忌吗?不知道的赶紧学习了,让自己从开始阶段就做的更好,而不是一些失误让自己最终会后悔。通过了解这些禁忌,希望2014的考生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未雨绸缪,为考研做好充足的准备。禁忌一:根本不符合报考条件,盲目备考有些同学根本就不符合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也开
2、始盲目的备考,很多咨询的同学中,发现很多专科生、本科生、少数民族考研的报考条件都不符合,若不是经过老师及时提醒,这一年真的是白白的准备了!您要仔细想一想,我符合报考条件吗!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我是不是一时的兴趣呢,如果你不能解答,可以做一下专业方向在线测评,看看自己报考的专业,是否如心中所想!禁忌二:意气用事,成功率低考研之所以失败,有一个这样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太意气用事了!不是发自内心的考研动机,成功的几率不会太大。意气用事到底害了谁?有的人只是为了一个名校梦,不切实际只能注定失败;有的人把考研当
3、成一种与他人抗衡的工具或途径,这样考研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有的人觉得无所谓,可考可不考,只是觉得这段时间很无聊,甚至把考研当成了水平测验。实际上这牵涉到了为什么考研的问题。我知道,好多人考研只是为了感情、工作等造成的压力,内心并没有太大的动力,意气用事往往造成主次不分,这样的考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始终要坚持考研第一,把考研当成自己目前的事业来做。态度决定一切,一定要端正考研态度,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并且知道自己要该怎样去做;要勇敢地面对考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4、克服犹豫不决、精力分散、躲避面对、信心不足等消极影响,集中精力积极面对,只要能够在较长时间里保持注意力,并且坚持学习到最后,我想没有什么我们达不到的目的。禁忌三:本末倒置,分不清专业课和公共课关系经过我们对学员的持续跟踪,最终入学的同学都是专业课分数比较高的,而公共课例如政治、英语过线即可,但是大部分同学都把精力花费在了公共课上,对提分最有帮助的专业课置之不理。或觉得很简单草草一看!2010年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刷掉了大部分专业课和总分不过关的同学,而公共课不过线的人比例实在是太少。同学,我不知道你现在
5、的备考策略,但是我们很负责的告诉你,不要忽略专业课,忽略了专业课,就等于放弃了考研!禁忌四:没有计划,效率低没有合理的计划,你永远都在原地转圈,去年都到了五月份了,很多咨询的同学都说自己一本书还没看完,有的或者说自己看的比较精准,但是当专业老师随机提了一个问题后,好多同学都答不上来!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复习计划的问题,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对自己全年的考研都是非常必要的,你也不要随便从网上下载或者复制一个别人的计划,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自己的计划吧!有了计划可以保长补短,可以避免外
6、界的干扰,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果我们订的计划能够得到完全执行,相信考研只是小事一桩。因为通过计划我们可以更合理地学到考试要点,不会有去找工作或者报考公务员之类想法,不会盲目地和其他同学攀比。循序渐进,肯定能高效率的达到目标。禁忌五:消息不灵通,喜欢一个人闭门造车现在的考研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战争,得到一些确切的相关情报不仅可以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出其不意地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有的人喜欢一人埋头苦干,以为工夫下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但考研还讲究效率,还讲究针对性。公共课的命题趋势、重点,专业课历年
7、的题目,没有换老师命题(专业课一般换老师命题就会大变)等等信息,将很大程度地影响考研结果。考研期间要多和考研的战友交流,特别是那些上辅导班的,这样可以获得一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与考过该专业的学长请教一下考研经验,吸取一些教训,问问注意事项,甚至可以获得一些“内幕消息”;了解一下专业课老师的喜好,有可能就上上他讲的课,再分析一下历年真题,一般都可以得出点什么结论来;还有就是利用网络提供的一些相当适用的信息。但劝诫一下,每天上网时间不可超过三个小时,因网络容易让人沉溺,信息庞杂,要有目的地
8、搜寻相关信息,不要干无关的事情。另外,网上的信息可信,但是有些准备性不高,有一些人发布不负责任的信息,如果你想报考某学校或者导师,那请你最好咨询清楚,或者找到该大学去问招生办,问考过的学哥学姐等。禁忌六:盲目依赖,缺乏客观认识经历了这次考研,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是不同的。没有一个人的经验可以完全适用于另外一个人。过分依赖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迷信于别人所谓的经验。用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知和行的关系。别人的经验只可以用来借鉴而不可以生搬硬套。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