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4471
大小:15.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7
《微型钢板和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微型钢板和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体会作者:顾鹏先,沈成华,蒋华富,王亚平,齐维林【关键词】掌指骨骨折掌指骨骨折在手外伤患者中较为常见,如何做好骨折复位内固定及最终恢复手的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早期的良好复位和有效固定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以往的多种外固定和内固定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较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自XX年1月至XX年3月采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掌、指骨骨折21例(32处),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32处骨折,男性1例,女性例;年龄18~5岁,平均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例,砸压伤
2、例,压轧伤例。开放性骨折11例(14处),其中伴有肌腱损伤例,闭合性骨折10例(18处)。粉碎性骨折例(13处),短斜形和螺旋形骨折1例(19处)。掌骨骨折22处,指骨骨折10处。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上止血带,对开放性损伤根据创口情况选择切口;对闭合性单发性掌骨骨折采用手背伸肌腱旁纵行切口;对多发性掌骨骨折,切口取相邻掌骨之间纵行切口,把伸肌腱拉向一侧,切开骨膜,暴露骨折断端;指骨骨折采用侧背侧切口,避开肌腱、血管和神经。指骨骨折时,把伸肌腱拉向一侧,切开骨膜,暴露骨折断端,牵引下复位,用小把持器维持。对于掌骨干中1/3处骨折,选用mm直微型钢板固定
3、;而对掌骨干骺端骨折则选用mm“T”或“L”型微型钢板固定;指骨骨折选用钢板固定;掌、指骨头部骨折可单纯用微型螺钉固定;钢板一般放于背侧方,必要时也可放于背侧。术后康复训练单纯骨折术后不予外固定,仅用厚棉垫适当加压包扎。术后2~d即可行主动功能锻炼,术后d开始适当做各关节的被动活动,10d后让病人逐渐活动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直至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合并肌腱断裂者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3周,2~3周后开始功能训练。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6个月~年,平均8个月。32处骨折均达解剖复位,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9周,无不愈合的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或
4、术后再移位等并发症。按TAFS评分标准评分,优1例,良例,差例,优良率为%。结论手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器官之一,而作为构成手骨架的掌、指骨,除具有一般管状骨所共有的特点外,其特殊性在于众骨干短小而集中,骨干间关节多并被肌腱夹持,位置表浅且结构复杂,功能精细。手的稳定性维持需要内在肌和外在肌的动力平衡,而复杂的肌腱系统需要一个稳定而有序的骨骼系统来维持,人体没有哪个部位像手一样功能和形式如此紧密地相关[1]。故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前臂以远的骨折均可视为关节内骨折,即治疗需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可靠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以满足高标准的手功能
5、恢复[2]。因此掌、指骨骨折的治疗应力求解剖复位,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的掌背向成角移位。同时为了保证骨折后手功能的最大恢复,须尽可能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因此对于掌指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掌、指骨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虽然对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也可达到较好愈合,但存在固定时间长、限制邻近关节活动、不能早期功能锻炼,进而造成关节僵硬、肌腱黏连等缺点。而且对粉碎性、斜形或螺旋形等不稳定骨折难以达到稳定固定,容易产生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现已很少采用。目前临床常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但不易矫正成角,固定也不牢靠,还可能造成关节面损伤。尤其对粉碎性、干骺端及关节内的掌指骨骨折固定较为棘手,且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断端间常存在间隙,术后需固定4~6周,容易并发关节僵硬,效果常常难以满意。总之,传统治疗方法易产生骨折复位不满意,不易维持固定,固定时间长,容易并发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以及肌腱黏连等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手部功能的康复。本组21例32处骨折使用微型不锈钢钢板、螺钉作内固定,固定效果确切。微型钢板具有质薄、坚强、轻便、体积小等特点,用其作为手部的内固定,基本满足掌、指骨骨折内固
7、定治疗的AO原则。术后不用外固定,适宜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由于掌、指骨较小,术中应尽量减少对骨折断端血运的破坏,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因此要求医生具有一定的手术技巧。大部分固定钢板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因为钢板的存在对手的动力装置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影响[3]。【参考文献】[1]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XX:379.[2]曾炳芳,张长青.XX创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422.[3]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XX:87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