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32440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中国引进外资的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引进外资的未来趋势:质在量中,质在量前一、质在量中,依然要强调量:金融危机后中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一)金融危机后中国出现不利于外商投资的舆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并且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国内“不差钱”的论调、轻视跨国公司的论调不断抬头,导致部分外国投资者产生了“中国不再欢迎外商投资”的误解,对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基本政策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二)中国外商投资出现下降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外商投资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8月开始增长,直到2011年10月,连续保持了27个月的同比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利用外资出现了下
2、降趋势。同时,2012年1-10月,中国利用外资同比下降3.45%。这说明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不容乐观。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鼓励产业回归,以及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优惠力度都影响了中国利用外资规模的增长;从内部看,要素成本的过快增长削弱了中国吸收外资的成本优势。此外,国内对外商投资的负面舆论也对引进外资产生了不利影响。(三)服务业吸收外资过多集中于房地产业虽然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外商投资产业分布,服务业目前也成为外商进入的主要行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商进入服务业限制较多,尤其是金融、电信、铁路、民航和交通等领域行政垄断现象依然突出,导致中国服务业吸
3、收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直接推动国内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引发了民众怨言。截至2011年,中国房地产合同外资金额为4056.26亿美元,占服务合同外资总额的41.31%。因此,中国服务业引资结构还存在很大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中国外商投资质量不高。(四)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由于特殊的政策倾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截至目前,中国80%以上的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外商加大了在中西部投资的速度,尽管如此,目前外商投资中西部的份额仍然偏少,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中西部有劳动力、
4、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但相对东部来说,市场经济环境和产业配套能力都相对较弱,中西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力度还需不断加强。(五)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还需不断提高由于法律和政策的滞后,外资并购未能在中国成为主要的外资投资方式,导致发达国家资本进入较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并且造成中国高质量外资进入量太少。日本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从2003年的9.5%下降到2010年的3.6%,下降近6个百分点。2011年,由于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核泄漏,导致电力短缺,电子、汽车等产业链断裂,这次事件促使日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日本占中国利用外资的比重有所回升。2
5、012年由于钓鱼岛事件,日本对华投资可能出现新的波动。美国的投资占比从2003年的7.9%下降为2011年的1.9%,下降了6个百分点;欧盟主要国家从2003年的7.4%下降为2011年的4.2%,下降了3.2个百分点。世界主要的外资流出大国对中国的投资占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也反映出中国利用外资来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各国对中国的实际投资占实际外资总额的比重投资国年份20032011下降百分百美国7.9%1.9%6%日本9.5%3.6%5.9%欧盟7.4%4.2%3.2%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
6、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金融危机后,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欧债危机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与部分国家在政治上的分歧,导致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前景堪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发达国家资本加大对华投资是中长期内利用外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二、质在量前,更强调质:质不仅
7、单纯指外资本身的质量,还指引进外资的结构层次。外资对中国国家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应在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我国来讲,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地持续发展的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会被削弱和改变。这可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经济主权,即国家能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国的经济体制、发展道路、方针、政策,以至在必要时调控市场价格的权力,而不受任何外人或外国势力的牵制、干涉;二是具有足够的控制、主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即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