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1826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在高考试卷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它题量大、分值高、题型复杂,是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历来受到出题专家的高度重视。依据《考试大纲》并对照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可以发现:现代文阅读出题范围明显扩大,能力要求显著增强。范围上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能力上要求"能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并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像";答案上取消传统字数的限制,给考生在表述空间上以一定的自由。如何做好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备考,在高考
2、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将有关解题方法略分析。一、读懂文章读懂文章是解答问题的前提。近几年的文学作品鉴赏以议论文、散文(写物散文)居多,并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是,它却恰好能考查出考生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在解答题目之前,必须先排除障碍读懂文章。1.看结构层次不管什么文体的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层次性。议论文,要读懂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围绕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以及如何组织这些材料(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特点等)加以论证的;划清局部
3、段落结构及整体结构,知各层之大义,晓行文之思路。散文,要读懂作者的情感、情感基调;围绕情感(或物)之线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物(材料)。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等。结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阅读时,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识别作者所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为了突出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暗示。
4、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对比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用视引用的内容具有多项作用,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采用第二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关系密切,或将物拟人化,便于抒发感情。3.看重要的词、句作者在行文
5、中往往运用了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句,或在行文结构上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语句,或在抒发情感时、描写景物时使用一些带有明显情感基调、景物特点的语句。如在词语方面,应具体注意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含有别种意项的词语等。在语句方面,应具体注意语义比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比较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和难以理
6、解的比喻句;抒发某种情感、连用相同句式的语句等。它们都是出卷人拿来出题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读懂行文中重要的词句。读懂了文章,知晓了文章的词句、大小巨细的手法及结构层次,就等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成功了一半。下一步就可以答题了,但注意审题。二、审题审题是做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考生平时的训练不注意审题、弄清题意,在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基础上盲目答题,导致惨重失分,那么,从哪些方面审题呢?1.看配分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如某道题配给2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
7、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每答对一处给1分),这叫做对位配分法。还有一种叫错位配分法,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的配分法,如2000年高考之《长城》的第一题阅卷配分。如是4分题,则是要求考生利用概括精练的语句从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来说在题目的设置上,出卷人在作答处已标明了"(1)(2)"序号,如是出卷人未标明序号,4分题也暗示了考生应如何作答,只是在答题时,考生要标明序号,如此可体现一个考生的答题素质和修养,4分题配分
8、法在许多阅读理解题目中均有涉及。如是6分题,分值重,能力性强,有两种暗示可能:一是要求考生依据原文含义,凭靠主观想像答题,只答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二是要求考生着眼于全文,根据文章的潜在认知,寻找答案(稍加压缩),只答出三方面或任意三方面的内容即可,此类题目,出卷人一般都标明了序号。从这些配分情况来看,答题除用语须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