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1467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7
《漫步徽州古城 探秘古今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漫步徽州古城探秘古今文化编辑/刘海星文/图雷虎数百年前,这里曾是风云变幻之地,但如今已经远离名利,恬淡如水。村庄还保留着百年前的旧模样,村民们住在古朴气派的老宅子里,过着简单的生活。徽州像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梦境,长久以来吸引着我。岁末年初,我终于有了一段休息时间,于是果断订了到歙县的火车票。为了慢慢体会这块土地,我带上了自行车,骑行在这片被徽派文化浸透过的山水中,一边山水,一边人文。山水画廊新安江清晨五点,列车把一群游客丢在歙县火车站。步出简陋的火车站,天空还是满天星斗。匆忙的旅友们挤上了火车站仅有的一辆大巴直奔清溪而去,剩下形单影只的我在空旷的候车室捧着地图顾影自怜。等天蒙蒙亮,
2、就赶紧推着车朝新安江方向进发。当骑到紫阳桥时,太阳刚好从新安江上升起。于是,停车坐爱紫阳晨:紫阳桥是一座明万历年间修建的九拱石桥。虽没有二十四桥明夜月的风情,却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雅兴。轻轻靠近它,借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欣赏着它亦真亦幻的优美九拱。江面上倒影的九拱倩影与栏桥之上的九拱珠连璧合,形成九个大圆盘,而每一个圆中央,都停泊着几屋乌蓬船。撑船的竹竿一头插进江底的水草中,一头指着桥上的早行人。和年迈的艄公打个招呼划船到渔梁坝方向观光游览。竹竿轻点,乌蓬摇曳,惊醒江底熟睡的水草,纷纷用触须吸紧船底。“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在水底招摇。”就如同徐志摩诗中提到的一样。和江水并行的是一条名为“新
3、安古道”的栈道。仅有一米来宽,古时徽商的马帮就曾在上面走过,如果有时间的话不防上去走走,体验一下古徽商的辛酸,闭目聆听看看是否还残存风铃马蹄声。栈道只有四五百米长,栈道中间有一座名为“白云寺”的寺庙,走在栈道上,站在船头依稀可以听到诵经声和鸣钟纳福声。渔翁把乌蓬泊在渔梁水坝上,急不可奈的提着满满的渔篓上岸,看来他急着要把这一晨的忙碌成果烹饪成美味佳肴。而我则静静的坐在船舷,听潺潺的水流淌过水坝的青石板,看秀美的浣女绿水映红衣。在抡起木棍的瞬间偶尔发现夹在衣物中的水草,就缓缓放下木棍,慢慢理出水草,轻轻的放在从坝顶漫过的水流上,让它随跳动的水花一起漂荡。为这千年古坝庆幸,它在锁住新安
4、江水时,亦锁住了古朴的民风;或者更应该感谢这些村民,是他们的古朴的民风才使这古坝时至今日依然如唐朝时完整。鱼梁坝一边掩在水下,一边露在水上,出水的坝身上,立着几顶帐篷,当朝霞从东边江岸的山腰上烧起,旅友们就开始沐浴着朝阳收拾行囊。真想把背包沉进新安江底,在此安营扎寨,枕着水声睡它一百年。斗山街头寻石坊和当地的老乡交流,得知距新安古道不远的斗山街上,有一座明朝的八脚牌坊时许国牌坊时,就决定看个究竟。老自行车放在老乡家,弃车步行。当天全亮时,我们已来到许国牌坊边。当地大肆宣传此牌坊是国内独步的八角牌坊(普通的牌坊只有四角)以显示它如其主人许国样卓尔不群。许国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
5、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气势的确宏伟。伸出手抚摸着牌坊的青色茶园石柱时,仿佛历史从指缝间驻足停留,仿佛时光在此精心雕刻。和许国牌坊亲密了十来分钟,在老伯的指引下,我来到了距许国牌坊百米远的斗山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已被磨得发亮。高耸的马头墙在饱经风雨的侵蚀后已破败斑驳,就如同老伯的脸沟壑纵横。很难想到这就是纵横商场五百年的徽商大本营。狭窄的巷道延伸到远方,而我的思绪也顺着巷道穿越时空。“嘎~~”小巷左则敞开出扇门,回了一下神,才发现一位佝偻的老者,挑着满担的货物出门。轻盈的脚步和扁担舒张的声响在幽深的小巷中回荡。就如同《蓝色多瑙河》中,汽笛的长鸣和出巢的鸟啼拉响了乐曲的序章
6、……在去鱼梁老街的路上,我们再度折回许国牌坊。此时天已全亮。悠然从牌坊下穿过,有种得胜凯旋的惬意。裳樾牌坊群:驴友的黄金十二宫把行李放在渔梁水坝边的渔家,直奔裳樾牌坊。在鲍家花园有短暂的停留,依稀记得怒放的盆景把园林装扮得分外娇艳,“忠孝义”的主题雕像把徽商贴上了正统的标签。闪电般游荡了整个园林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没有其他的访客。独自从花园侧门穿出,侧门对着一片甘蔗地,有二三头水牛在薄雾的掩护下放肆的啃着甘蔗。牛兄首开恶例引导潮流,我当然得迎头赶上。掰下最肥大的一只,为边走边啃边唱。甘蔗地的尽头是鲍家祠堂,祠堂前有一座青石铺就的小广场,以广场为中心,点缀着稀疏的几家农户。而祠堂与农
7、户,农户与农户之间,被一水儿的水田和甘蔗地填满。清风徐来,金黄的稻浪以建筑为中心向回周的稻田翻滚而开。有小孩在广场上放风筝。七彩的纸鸢围着高耸而飘扬的旌旗盘旋。这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和谐村落。想必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这广场都是这村落的中心:每年开春,德高望重的鲍家族长就会站在祠堂的高台上宣布一年的计划;秋收时,广场就成为了村人打谷晒稻的场所;农事忙完,勤劳的村民又聚在广场上,组织起马队,四处经商;当新年的钟声敲醒,忙碌了一年的村民终于偷得浮生半时闲,舞起龙灯,划起采莲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