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

ID:19909256

大小:1.0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07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_第1页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_第2页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_第3页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_第4页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房分离与心室分离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心电学教研室潘大明§1.心房分离(atrialdissociation,AD)一、概念:由于完全性传导阻滞使心房肌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为双向阻滞,使各部分心肌保持各自的起搏点而互不影响。图1心房分离示意图S窦房结N房室结A分离的心房肌二、产生机理在病理情况下(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变性等)使部分心房肌周围出现了完全性双向阻滞,阻滞区内出现一个起搏点,产生异位P’,F或f波,形成单侧心律,激动不能传出,不下传心室。另一起搏点为基本心律,多为窦性,也可以为房性,该激动不能进入阻滞区内,可下传心室,两个激动点独立存在,互不

2、影响。激动在心房内不能相遇,不形成房性融合波,可形成房性重叠波。三、ECG表现1、心房内有两个独立的节律点,一个为基本节律,通常为窦性,可下传,另一个为单侧心律,不能下传,房率常为30~50次/分,P’波小,P’-P’间距多不均齐,也可表现为房速、房扑及房颤。2、房性重叠波:房性P’波与窦性P波重叠而形成,不出现房性融合波。图2二度I型房室阻滞(2:1~3:2房室传导)伴心房分离两条为V1导联连续记录,可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长线段所示),频率103次/分;另一较小的P’波基本规律出现(短线段所示),频率47次/分,二者互不影响,可见到二者的重叠波。Holt

3、er干扰诊断时首先排除干扰呼吸肌肌电干扰:呼吸困难时,呼吸辅助肌肌群(斜角肌群,属颈深肌群)强烈收缩产生似P’波的肌电波,与呼吸频率一致,波形尖锐,屏气时消失。与房性并行心律鉴别鉴别点心房分离房性并行心律阻滞圈大,圈内为心房肌小,圈内为起搏点阻滞圈性质完全双向性阻滞不完全双向性阻滞下传心室不能能房性融合波无可有房性重叠波可有无四、临床意义:各种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洋地黄中毒,肺部感染等重危病人,为濒死前的心电图表现。2.心室分离(Ventriculardissociation.VD)一、概念:完全性传导阻滞使心室肌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为双向阻滞,各部

4、分心肌保持各自的起搏点而互不影响。与通常所称的心室内传导阻滞不同,后者属不完全性的心室内传导阻滞。二、产生机理:由于心室肌在严重缺血、缺氧等病理情况下,使心室肌分为2部分,两部分之间存在双向阻滞区,可以出现两个心室起搏点,且互不影响。三、ECG表现:1、心室内有两个独立的节律点,通常一个为室性逸搏心律,另一个为室扑或室颤。2、室性重叠波心室分离图示二种形态的QRS波。一种QRS波时间0.08s,在V5呈R型、V1呈rS型,规律出现,频率75次/分,Q-T间期0.40s,考虑是室上性搏动(长线段所示);另一种QRS波时间0.12s,在V5呈Qrs型、V1呈r

5、s型,节律基本规则,频率100次/分,Q-T间期0.48s,是室性搏动(短线段所示)。二种形态的QRS波互不影响,可见到二者的重叠波(开始的QRS波)。3.心室除极不完全①心室间断性的部分除极:心电图上间断出现完整的及不完整的QRS波;②心室持续性的部分除极:心电图上只出现QRS波的一部分,如无连续心电图记录作对照,不易与室性逸搏区别abcd1d2d3e1e2fg四、鉴别诊断在作出诊断之前,首先排除干扰,尤其是在神志清醒的病人。五、临床意义:见于各种疾病的晚期及临终前表现,在心肌严重缺氧及有广泛而严重的病变时出现,往往不可逆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