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

ID:19906459

大小:1.1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7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_第1页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_第2页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_第3页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_第4页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煤直接液化_煤化工工艺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煤的直接液化§7.1煤直接液化的意义和发展概况§7.2煤加氢液化原理§7.3德国煤直接液化工艺的发展§7.1煤直接液化的意义和发展概况1.煤直接液化的意义直接液化:将煤在较高温度(400℃以上)、和压力(10MPa以上),下与氢反应使其降解和加氢,从而转化为液体油类的工艺,故又称加氢液化。2.煤直接液化的发展状况1913年,德国柏吉斯(Bergins)首先研究了煤的高压加氢,从而为煤加氢液化技术奠定了基础。1927年在德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煤直接液化工厂,以后又建11套装置,在1944年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为德国提供了发动战争用油。50年

2、代中东廉价石油的大量开发,使煤液化失去竞争力。1973年石油价格暴涨之后,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又活跃起来。美国开发了溶剂精制煤法(SRC),供氢溶剂法(EDS)、氢煤法(H-Coal)和催化两段液化工艺(CTSL)。日本NEDOL工艺,超临界溶剂抽提法(SCE)煤和石油渣油联合加工工艺(简称COP工艺)。德国开发了新IG(NewIG)工艺和IGOR工艺。§7.2煤加氢液化原理1.煤与石油的比较⑴燃料H/C比值⑵燃料主体⑶煤中矿物质1、煤加氢液化原理   煤和石油在结构、组成和性质上有很大差异:①石油的H/C比高于煤,原油为1.76而煤只有0.3~0.7

3、,而煤氧含量显著高于石油,煤含氧2%~21%,而石油含氧极少;②石油的主体是低分子化合物,而煤的主体是高分子聚合物;③煤中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要把煤转化为油,需加氢,裂解和脱灰2.煤加氢液化中的主反应⑴煤的热解当温度升至300℃以上时,煤受热分解,即煤的大分子结构中较弱的桥键开始断裂,打碎了煤的分子结构,从而产生大量的以结构单元为基体的自由基碎片,自由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百范围。R-CH2-CH2-R'→RCH2·+R'CH2·⑵对自由基“碎片”的供氢煤热解自由基“碎片”的加氢:RCH2·+R'CH2·+2H→RCH3+R'CH3以及再缩聚反应:RCH

4、2·+R'CH2·→RCH2-CH2R'2RCH2·→RCH2-CH2R2R'CH2·→R'CH2-CH2R'★反应中氢的来源有几个方面:①溶解于溶剂中的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变为活性氢(氢气中的氢分子被催化剂活化);②溶剂油提供的或传递的氢(供氢溶剂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③煤本身可供应的氢(煤分子中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④化学反应生成的氢(如CO+H2O→CO2+H2)。★采取以下措施对供氢有利:①使用有供氢性能的溶剂;②提高系统氢气压力;③提高催化剂的活性;④保持一定的H2S浓度等。⑶脱杂原子的反应①脱氧反应②脱硫反应③脱氮反应⑷结焦反应防

5、止结焦的措施:①提高系统的氢的分压②提高供氢溶剂的浓度③反应温度不要太高④降低循环油中沥青烯含量⑤缩短反应时间3.加氢液化的产物固体残渣:是不溶于吡啶或四氢呋喃部分,它是由未转化的煤、矿物质和外加催化剂组成。气体(包括两部分):①杂原子的H2O,H2S,NH3,CO2和CO等;②气态C1-C4。其产率与煤种和工艺条件有关。液体:①前沥青烯:是指不溶于苯但可溶于吡啶和四氢呋喃的重质煤液化产物,其平均分子量约1000,杂原子含量较高。②沥青烯:是指可溶于苯,但不溶于正己烷或环己烷的部分,类似石油沥青质的重质煤液化产物,其平均分子量约为500。③油:是轻质的

6、可溶于正己烷或环己烷的产物,其分子量大约在300以下。   轻油或石脑油:沸点<200℃部分;中油:沸点200~325℃部分。4.煤加氢液化的反应历程①煤不是组成均一的反应物煤中有易液化的成分,也有难液化的成分;②反应以顺序进行为主即反应产物的分子量由高到低,结构从复杂到简单,出现的时间先后大致有一次序;③前沥青烯和沥青烯是中间产物,它们的组成是不确定的,在不同反应阶段,生成的沥青烯和前沥青烯肯定不同,由它们转化成油的速率较慢,需活性较高的催化剂;④也有可能发生结焦的逆反应。C1是煤有机质主体;C2是煤中低分子化合物;C3是惰性成分;5、工艺特点(1)

7、液化油收率高例如采用HTI工艺,神华煤的油收率可高达63%-68%;(2)煤消耗量小一般情况下,1吨无水无灰煤能转化成半吨以上的液化油,加上制氢用煤,约3-4吨原料产1吨液化油。(3)馏份油以汽、柴油为主,目标产品的选择性相对较高;(4)油煤浆进料,设备体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5)反应条件相对较苛刻如德国老工艺液化压力甚至高达70MPa,现代工艺如IGOR、HTI、NEDOL等液化压力也达到17-30MPa,液化温度430-470℃;(6)产物组成较复杂,分离相对困难液、固两相混合物由于粘度较高,分离相对困难;(7)氢耗量大一般在6%-10%,工

8、艺过程中不仅要补充大量新氢,还需要循环油作供氢溶剂,使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7.3德国煤直接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