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93723
大小:18.02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07
《常见中医治疗方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操作1尿潴留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2足三里艾灸3高血压术后病人腰突症老年病艾灸穴位贴敷6盗汗艾灸穴位贴敷4关节疼痛病人(四黄散外敷)5便秘(大黄脐部贴敷)7痔科术后(中药坐浴)8拔火罐(腰突症)9腰突症、颈椎病(中药热盐包)耳穴压豆一.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二、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
2、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2.压痛点探查法。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三、操作方法:定穴: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皮肤消毒,埋籽:将菜籽小方块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用拇、食指腹按压1~3min。观察: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每穴轮流按压10次,每穴每次1~3min,术后1-4h
3、分别再按压1次。尿潴留病人取穴:神门、皮质下、膀胱、肾、三焦、尿道。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注意事项: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灸
4、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
5、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足三里艾灸足三里艾灸关节疼痛病人四黄散外敷作用: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操作方法:1.局部清洁皮肤,四黄散涂于皮肤上,不宜过厚(0.2~0.3cm),用绷带包扎,不宜过紧。床上铺好中单,保持床铺清洁。2.涂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现象,保持清洁干燥。告知病人使用后会出现皮肤蓝色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过段时间会自然消退。关节疼痛病人四黄散外敷便秘大黄脐部贴敷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功效与作用: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
6、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便秘大黄脐部贴敷吴茱萸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腕疼痛等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其降压作用主要是使外周血管扩张而减低了外周血
7、管的阻力,且与组胺释放有关。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胃、大肠、肝、肾经。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痔科术后中药坐浴功效与主治:活血消炎,用于痔科手术后病人。用法:2袋处方汤药加温水,坐浴10分钟。腰突症、颈椎病中药热盐包中药热盐包是以包内的艾草和粗盐,通过加热敷在人体皮肤表面上方实行热灸。借其湿热的作用,渗透肌肤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活血化瘀、破血行气、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补肾助阳、养血益气等,它是一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