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

ID:19892701

大小:816.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7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_第1页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_第2页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_第3页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_第4页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耳压疗法刘胜春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耳压疗法开滦赵各庄医院刘胜春耳穴图定义在耳壳上按压的治疗方法,称为耳压疗法。耳压疗法是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定原理一般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油菜子、白芥子、绿豆等,或具有一定形状和质地的药物及其制剂,如冰片、牛黄消炎丸、咽喉丸等,将其置于0.5~0.8cm见方的胶布中,准确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副

2、作用少等特点。作用耳针手法被耳针界高度重视,视为“提高疗效”的“三要素”之一。耳压疗法也要讲究手法,也存在着“得气”和“气至病所”的问题。临证时,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按虚、实、寒、热对各耳穴施术,都会达到“得气”和“气至病所”的。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常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实证、年轻力壮者常施以直压或对压法。需补的耳穴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应泻的耳穴用直压或对压法。应用1.对压法:术者用食、拇指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上的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此时,术者的食、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作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敏感点”

3、,则持续压迫20-30秒钟。也可在耳廓前面和背面相对贴压2个丸进行对压,其刺激量则更大。将全部耳穴如法对压完毕后,嘱患者照此压法,每天行按压3-5次。本法属泻法,是一种强制刺激手法。对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2.直压法:术者以指尖垂直按压穴丸,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技压,每穴压4-6次。施术完毕,嘱患者如法每天按压3-5次,此法的刺激强度弱于对压法,仍属泻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其适应证同对压法。有些耳穴难以用对压法,如下脚端(即交感)、艇角(前列腺)、大肠等穴,用泻法时,多用直压法。耳甲腔、耳

4、甲艇的穴位也常用直压法。应用3.点压法:术者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视其体质、病症和术者要求,每穴每次可点压27下。本法属补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适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头昏等。4.轻揉按摩法:用指腹轻轻将压贴的穴丸压实(贴牢,不宜损伤皮肤为原则),然后顺时针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病人有胀、酸、痛或轻微刺痛为度。一般每穴轻擦按摩27次。此法属于补法,具有补虚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过敏者。禁忌症及注意事项1.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在,以免引起

5、皮肤炎症。2.夏季汗多,宜勤换;冬季冻疮及耳廓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忌用。3.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禁忌症及注意事项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直重手法,强刺激,一般患者宜中度刺激,孕妇可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5.对扭伤和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压耳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如肩周炎,耳压时可活动肩关节。6.根据不同病种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有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禁忌症及注意事项7.对有些疾病在治疗中急性发作问题,如胆石症、泌尿系结石产生的

6、绞痛,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等……,要有应急措施。8.配合药物及其它疗法问题,应慎重,以免治疗重叠,产生桔抗作用。9.治疗期间不要服镇静药物。10.复诊治疗前取掉粘有压丸的胶布,清洗耳廓,局部肿胀或表皮溃烂者涂擦紫药水,已感染者及时对症处理。牙疼病因病机:外感风寒,胃火炽盛或肾虚火旺治则:清热止痛取穴:口、屏尖、牙、神门配穴:有火热者胃、大肠操作:探查压痛点,然后按压,每次1分钟,每穴2-3遍每天3-5次。牙痛中药疗法:二辛煎:生石膏、细辛清胃散:升麻、生地黄、当归、川黄连、牡丹皮、石膏肝胆管结石取穴:肝、胆、交感、内分泌、皮质下配穴:恶心不思食加腹、脾,厌油腻配十二指肠操作:探查压

7、痛点,然后按压,每次1分钟,每穴2-3遍每天3-5次。肝胆管结石中药疗法排石汤:柴胡黄芩郁金枳壳姜黄青皮大黄(后下)白芍各15克山楂10克川楝子12克金钱草30克胃脘痛病病因病机:饮食生冷,情志不畅致寒邪直中,胃失和降,引起通痛。表现:上腹胃脘部急性绞痛,拒按,可伴有恶心,脘闷,呕吐等。治则:理气和胃止痛取穴:胃、12指肠、大肠、小肠、神门胃脘痛病配穴:平素食欲不振,气虚加脾,反复发作伴呕吐脘闷加交感、皮质下、三焦操作:常规方法寻找压痛敏感点,用王不留子籽贴穴后按压至出现沉、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