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源代码》

解密《源代码》

ID:19886087

大小:53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7

解密《源代码》_第1页
解密《源代码》_第2页
解密《源代码》_第3页
解密《源代码》_第4页
解密《源代码》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密《源代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密《源代码》一辈子很长,经过无数岔口,面临无数选择题。那些影响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题,如果做错了怎么办——你一定有做错过或者后悔过的时候,对吧?毕竟人生那么长,总有那么个把蛋疼的瞬间会去想“如果我那时……”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们只能质疑现有选择的正确性,却无法保证其他选择项的正确性。如果能在选择前找到所有正确选择项,造就出一条完全正确的人生之路,那无疑,人类的幸福将再也不是多愁善感诗人们笔下的缥缈之物。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这是在现实背景下才成立的至理名言。而在科幻小说里,技术壁垒被打破。人类有权为自己选择最佳命运。如何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把所有选择项

2、都一遍遍试过之后,自然就能找到正确选项。时间旅行1895年,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发表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也是第一部时间旅行为题材的小说《时间机器》。小说中的人物乘坐时间机器抵达遥远未来。威尔斯一定没想到他“创造”的时间机器会成为不断修正个体命运和历史进程的主要工具之一。科幻作品中,主人公们,疲于奔命,不断返回过去,重新开始。大话西游不是科幻片,但月光宝盒可以权当时光机器。看至尊宝为救白晶晶在水帘洞狂奔往返、试图阻止白晶晶自刎,简直是对时间旅行小说某个类型的浓缩演绎。换成西方背景,把故事扩展看来,俨然就是《罗拉快跑》,或者是《蝴蝶效应》,荒诞版的《回到未来》,温暖光明版的《12猴

3、子》等等等等。然而时间机器不是万灵药当时空旅行改变命运时,时光逆流,很可能会出现“祖父悖论”的情况,将出现两个不能相容的现在。而这个矛盾在同一条时间线上是无法解决的。早期大多数科幻作品对此采取更人性的回避措施。比如《回到未来》,如果主人公真的和他的母亲结婚,那么他作为他父母的孩子就不存在了。电影编剧通过浪漫喜剧的种种手段逆转了故事的发展,使主人公的父母最终相爱结婚生子。而在《时间机器》这样的作品里,电影编剧凶残地咬住结局不放,把悲剧坚持到底,过去一旦无法改变,既而也就影响不到未来。矛盾自然不存在。然而时间机器不是万灵药到这里,问题只是被跳过,仍然悬在半空。这不仅是只有科幻死宅会

4、盯住不放的逻辑问题,更是票房问题,变得和电冰箱一样平常的时间机器还能将喜新厌旧的观众留下来吗?每当科幻作家、电影编剧开始使用老套的穿越设定,审美疲劳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就让他们冷汗涔涔。办法不是没有,也并非所有穿越时空的科幻作品都不给力。老话说得好,是牛逼在哪里都会发光。由邓肯琼斯执导的《源代码》就是一例。源代码剧照邓肯•琼斯,以500万美元的小成本完成了“极简主义科幻电影”《月球》,叫好又叫座,狠狠羞辱了变形金刚那类动辄几亿的商业电影。如今名声今非昔比,再拍《源代码》虽算不得大制作,好歹也是商业片,预算宽松不少。虽是商业片,要是因此就担心邓肯变质,实属多虑。《源代码》延续了邓肯

5、在《月球》一片中对人本位问题的思考以及悲悯关怀,一贯情绪不稳定的男主角,一贯的空间幽闭恐惧,一贯对人异化为工具的担忧,一贯的不按大片逻辑出牌,以及在情节设计上的一贯高段。8分钟真的是时间旅行吗?电影中的对话告诉我们,“源代码”是由记忆构造出的世界片断,但每次构造出的世界,却有着众多的细微差异,同时这一世界也并不只是所谓“8分钟”的片断,我们看到了两次超过8分钟的情况,事实上只有主人公的死亡才会令这个世界终结。这些细节都在大声喊着:这不是时间旅行!没错,导演要讲一个有关时间的故事,不过他可没说,这就必须是你们以为的时间旅行。因为他知道你们有一大堆祖父祖母什么的不允许他这么干。既然

6、这样,索性把因果断开吧,这样的时间旅行故事,主人公可以毫不顾忌地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就将时间旅行中一般发生在一个位面的悬念“挽救悲剧&改变历史”,变成了发生在不同位面的悬念“挽救悲剧&创造历史”,这一改变赋予了人物更大的活动空间,也让他更容易深入自己的内心,追问有关自我的定义。总之,电影偷偷地变成了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回头再看,果然如此。每次世界的差异,没有时间限制,还有主人公的死带来终结——这最后一点就是传说中“薛定谔的主人公”!他作为这个平行世界的创造者,一旦失去了观察的能力,平行世界就瞬间崩塌。也因此,最后的短信就没有什么疑点,反正定格镜头之后的一切如果都是发生在平行世界

7、,就毫无可疑之处。而这短信内容和开头的对应,就不再是一个逻辑漏洞,而是导演暗示你们所看的一切其实也不过是一段平行世界中发生的故事,而所谓的现实或者说真相,从来都没有讲给你们听。多重宇宙在物理学中,早就有人提出多重宇宙的假设。早在上个世纪,物理学家们就试图搞清楚为什么在微观粒子能观察到的叠加态,却无法在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上观察到。195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休•埃弗雷特在他的第一篇论文里用“叠加态也影响这我们这个世界”的假想来解释这个问题。举个简单得可能不太准确的例子:既然原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