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79934
大小:69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0-07
《白居易《长恨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恨歌白居易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2、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
3、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作者介绍白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讽喻诗:(1)叙议结合,感情强烈。(2)
4、情节生动,形象鲜明。(3)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2、闲适诗和杂律诗:这类诗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有些诗篇脍炙人口。但是从题材上,意象上并没有多少创新。3、感伤诗: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
5、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第一部分:“长恨”的原因诗歌反复渲染唐玄宗的重色、求色,得到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是故事的关键情节。贵妃的死,造成唐玄宗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
6、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马嵬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
7、,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层次分析第一段写李隆基、杨玉环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第二段写变乱爆发、杨玉环殒命,李隆基伤痛不已。第三段写李隆基重回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无穷思念。第四段写杨玉环对李隆基忠贞不渝的感情。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具体分析《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点明了唐明皇的好色,唐玄宗李隆基从“求不得”到“夜专夜”,从“
8、不早朝”到“看不足”,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贪色荒政。马嵬坡兵变贵妃陨命之后,诗人极力刻画人物内心中揪心的恨。赐死贵妃时:欲救不得,眼流泪心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