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

ID:19875505

大小:2.7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07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_第1页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_第2页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_第3页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_第4页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111中国美术史讲义一(原始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美术史课程绪论部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内容与意义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方法导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了解美术史学及其性质,美术史在美术学中的地位,理解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基本特点,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一、美术史学及其性质1.美术2.美术作品3.美术史美术:①造型艺术。②专指绘画。———《现代汉语词典》造型艺术: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可视的静态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艺术家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具体的艺术形式。也被称为“美术”、“视觉

2、艺术”或空间艺术。——《造型艺术鉴赏》P10美术类别绘画:岩画、地画、壁画、卷轴画、版画、油画、砖石线刻画等。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墓葬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工艺性雕塑等。书法篆刻:金文、法帖、碑文、印章等。工艺: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竹木牙器、家具、印染织绣品、服饰等。建筑:宫室、陵墓、民居、园林、宗教建筑等。1.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2.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人的内在生活(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3.美术史:是对美术

3、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的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二、美术史在美术学中的地位1.美术史与美学的关系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美术史是美学研究的基础;美学为美术史研究分析提供理论支持。2.美术史与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的关系美术学:包括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美术理论为美术批评和美术史提供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美术批评和美术史又为美术

4、理论提供研究成果,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了风富宏丽的宝贵历史;2.多民族性、多区域性特点;3.发展的不平衡性;4.强大的纳构力和长久的稳定性。美术发展的不平衡性①中国美术每个时代各个门类发展不平衡。②同一门类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的发展总是存在差异。③一个稳定而强盛的时代,美术的各个门类及各个区域的美术相对来说能得到平衡的发展。导言是中国美术史的入门课,为大家介绍了有关美术史的几个基本概念以及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特点,以期引起大家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

5、。中国美术的起源以及相关文化因素美术作为文化的分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中华文化的独立发生与多源化合四大原生型文化区之一的中国由于独特的地域与人文精神,产生了独特的具有东方魅力的中国艺术。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相对完备的气候条件,相对丰富的地形、地貌特征。中国美术的起源以及相关文化因素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模仿说、巫术说、表现说、情感说、符号说、劳动说等。艺术起源的复杂性与综合性。美术起源中实用性、功利性的地位与审美属性的不断提升。第一单元原始时期美术主要内容:中国美术的起源以及相关文化因素原

6、始社会美术概况原始彩陶与黑陶艺术原始雕塑艺术原始绘画艺术原始社会美术概况主要体现在石器的加工与制造中的创造性因素、玉器工艺的发展、雕塑性作品的产生、原始岩画的绘制以及原始彩陶与黑陶艺术等方面。原始艺术的主要特点:混沌性与过渡性原始彩陶与黑陶艺术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黑红两色的陶器,因含有铁烧成后呈现红、褐或橙黄色。选用淘洗过的黏土,制作成型后风干,施以矿物颜料绘制,高温烧制完成。原始彩陶与黑陶艺术制陶的基本前提:加工意识;用火、熟食习惯;对黏土物理性质的掌握;造

7、型观念;审美加工意识等。基本制作手法:早期捏塑法、模制法、泥条盘筑法。中期慢轮制法后期快轮制法原始彩陶与黑陶艺术主要代表性成就: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龙山文化黑陶仰韶文化彩陶产生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地域: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甘肃东部等,因1921年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见而得名。又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等。半坡类型典型代表:西安半坡村遗址典型器型:圆底、平底盆或钵;卷唇盆;小口细颈大腹壶等。造型朴实厚重、单纯质朴。代表装饰:红陶施黑绘,表面打光,纹饰以

8、具象的鱼纹、蛙纹、鹿纹与抽象的几何纹为主,代表性图案为人面鱼纹。庙底沟类型典型代表: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典型器型:大口小底鼓腹盆或钵,外轮廓从单纯向复杂多变发展,活泼、流畅的曲线造型。代表装饰:腹部用连贯的横向装饰带装饰,用起伏的曲线纹样装饰,以点定位、点线配合、黑白相间、节奏鲜明。纹饰以复合性纹饰为主。马家窑文化彩陶产生时间:距今5000——4000年分布地域:甘肃、青海东北部,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因与仰韶文化关系密切,又称“甘肃仰韶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