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71409
大小:33.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7
《哈维尔:论《七七宪章》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哈维尔:论《七七宪章》的意义从《七·七宪章》兴起到现在,有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那就是:它的冒险活动到底有没有实际的社会效果。换句话说,它的存在到底有没有意义。 在《七·七宪章》诞生十周年之际,自然我们要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即便是旧话重提,产生不了新义,这种反思也是有益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它牵涉到“宪章”的性质。“宪章”本身也一直在反省这个问题,并就此不断地进行着严肃的探索。 华沙条约国的联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那些曾被公开斥为非人性的东西,那些人们发誓决不让它们卷土重来的东西又
2、很快死灰复燃了,并不受任何阻碍,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人们居然那么快地容忍了一切,不久便对一切熟视无睹了。这次社会的突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使捷克斯洛伐克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深的麻木状态之中。面对重新确立的极权体制,大多数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不再关心国家大事,逃避现实,钻入自我的圈子。人们不再相信公民的意见或公开的对抗有什么作用。为了证明这一点,法庭对那些持不同政见、提出异议的人进行严厉的制裁。社会涣散成一盘散沙。自由的思想和创作陷入了自我的圈子,从中寻找隐蔽所。公民的自由组合、交流创造了丰富多彩
3、的社会生活,现在却被禁止了。全国上下笼罩着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一切向钱看的生活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觉得在政治上受了欺骗,被玩弄了,因此对政治避而远之。对一切政治思想都感到厌倦。他们每天都能亲身体验到在冠冕堂皇的词句下掩盖着多么苍白的事实。不久前还是强大的团结力量崩溃了。人们变得自私起来,到处都笼罩着恐惧。人们被迫对生活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表面上顺从,内心里却什么也不相信。 这不仅仅是政治危机,这是一种道德危机。 人们对“宪章”的作用提出质疑,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宪章”要求与当权者对话,却遭
4、到拒绝。当局对“宪章”提出的要求不予理会,将它的建议束之高阁,而且把“宪章”定性为”颓废”派团伙,并移交警察机关处置。不仅如此,社会也没有弄清它是怎么回事,因此它的成员没有增加。没有任何有影响的社会力量站在“宪章”一边,舆论界也没有谁对它表示同情或支持。相反,人们设法与“宪章”保持距离,害怕与它发生牵连;有些人甚至对它根本不表示什么兴趣。这样看来“宪章”还有什么成绩可言呢?它所做的一切起到改良现状的作用了吗?上述事实难道不意味着它的失败吗?我认为,如果不首先弄清楚“宪章”产生的时代背景、“宪章”的
5、性质,也就是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它希望把什么输入到社会中去等等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宪章”是否具有真实的社会效果这一问题的。正如我们衡量事物,没有尺度或选用的标准不正确,那么是得不出答案,或得不出正确答案的。我们不能用”千克”去衡量长度,也不能用”米”来表示重量。同样,不搞清有关“宪章”的一些基本问题,就去评价它的作用,也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 强调自身行为道德水平是有些犯忌讳的。人们会将你想像为一个盲目自大的人,认为你不知天高地厚。然而遗憾的是,事实要求我们,为
6、追求真理,必须搞清楚“宪章”活动的道德基础。否则我们就不能确定“宪章”究竟在什么范围内产生影响。因此,我别无选择,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宪章”不是因为它是制定一种纲领去反对另外一种纲领或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它无意成为一支与执政党竞争、抗衡的政治力量。它也并不标榜自己比执政者更高明。它的签署者中虽然有些前政治家,其中一些人至今仍从事政治活动,某些人也许会利用“宪章”活动提供的这样那样的机会去争取扮演政治角色。然而这些丝毫也改变不了“宪章”的宗旨,即它不试图从政治方面着手解决社会危机。在民主的国家
7、,或在政治或多或少有些开明的社会里,以政治手段解决危机不失为良策。然而,对于“宪章”来说,采取这种方法,只能说明它脱离实际,自不量力。 对于处在道德危机社会中的公民来说,唯一的、合乎逻辑的、有效的出路,就是从道德方面着手,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 我不是第一个将“宪章”的宗旨解释为“在道德方面寻找出路”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宪章”活动的早期,扬·巴托契卡就已经指出了这一点。其他很多人后来发表的观点,以及“宪章”本身的观点与此相同或根据他的观点得出同样看法。 在《七·七宪章》产生的环境
8、中去认识它,我们会对它了解得更深刻些。在70年代中期,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觉醒的迹象,当然,是在所说的少数人内部。很多人开始从历史的震荡中苏醒过来;很多人抛弃幻想,开始真正自由地思考问题了;很多人已“厌倦了自己的惰性”,开始意识到不能老等待别人(上面的?外来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很多人已不能忍受总是被动地充当历史的客体,重新感到有必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历史的主体;很多人感到社会避难所里的沉闷空气令人窒息,从而感到为改变共同命运所应承担的共同责任。青年一代业已成长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