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

ID:19866415

大小:42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7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_第1页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_第2页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_第3页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_第4页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医生教你如何判定白领强迫症盛生网近日从上海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的心理门诊了解到,在所有前来求诊的患者中,强迫症或有强迫行为的患者占20%,其中白领占20%-25%。一、不“折腾”报表就会“憋得慌,很难受”   “我觉得自己最近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工作效率很低!”34岁的陈燕(化名)对心理咨询师严正伟焦虑地说。陈燕是沪上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区域主管,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赢得了下属的敬佩和尊重。但她最近却悄悄来到一家心理咨询事务所。陈燕告诉心理咨询师严正伟,她总是担心助手的报表做得不好,虽然放手让他做,但最后

2、自己总忍不住再检查一遍,而且检查一遍后还是不放心,会反复检查、核对好几遍。“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常常别人早就下班了,我却还在工作。”更让她担心的是,自己明明知道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不这样”折腾“,会“憋得慌,很难受”;只有这样反复“折腾”,才会觉得“舒服了,好过了”。专家解答:“这可能是典型的强迫症状。”听了陈燕的话,严正伟心里有了答案,但没有点破。通过聊天,他发现了陈燕还有其他的强迫症状:每天上班停好车,回到办公室,总是担心车门没锁好,有时一天竟会去车库五六次查看自己的车门;她会反复锁

3、自己的抽屉,生怕抽屉没有锁好;从家里出来之后,她总担心家门没关好,会跑回家去检查……这些症状更加证实了严正伟的判断,他解释:很多人,特别是管理阶层人士,做事力求完美,有时表现过度,会出现强迫行为,但多数人能自我控制。二、全球3000万人患“完美强迫症”   “因为强迫人格、强迫行为来心理咨询事务所咨询或治疗的,大多是职场白领,其中处于管理层的占相当的比例。”严正伟介绍,近几年来,咨询强迫行为的人群逐年上升,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竞争压力大的城市尤其多见,男女比例约为6:4。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

4、严格,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专家解答: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林国珍教授说,有些大学生在看书时,只翻到某一页,反复地看,就怕这一页的识没吸收进去;进寝室时,一定要左脚进门;有些教师改试卷时,会反复核对答案,生怕批错了考卷。“一些和数字符号等打交道的职业人群,也特别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比如会计、银行职员等。”强迫症不仅是普通人的“专利”,一些名人也常常会有强迫行为。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不久前自曝患有强迫症,他对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条。只要闲下来,他就会一遍遍地摆放家中的饮料、衣服和杂志等,直至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会

5、停止。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000万人罹患这种“完美强迫症”,其中有不少像贝克汉姆那样的成功人士。三、有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   “别轻易给别人贴上强迫症的‘标签’!”这是林国珍和严正伟共同的观点。出现强迫症状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后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大多是中青年,在人群中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2%,75%的患者在30岁前发病。带有强迫症状的正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强迫症状出现的频度、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专家解答:严正伟分析说,童年潜意识的影响似乎十

6、分重要。他举了个例子,陈燕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并将这种“完美情结”从小灌输给她,处处暗示她做事要完美。陈燕在读大学时,由于没有压力,行为正常。担任管理人员后,各方面的压力诱发了她的强迫行为。“从遗传的角度说,父母双方有强迫症,子女的发病率在7%-8%左右。”林国珍说,此外,一些器质性因素比如癫痫、小时候摔过跤等等,也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的发生。四、强迫症是“怪病”还是“时尚病”   “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每次洗完还想洗,洗完以后一定要拿酒精棉球再消毒一遍,总觉得手上的细菌洗不掉。特别是在和别人握过手或

7、者摸过钱、去过卫生间之后。冬天手都洗得发白了,但就是控制不了。”高小姐找严正伟咨询强迫症时,希望严正伟能帮她一下。和高小姐一样,大多数患有强迫症的人都在默默忍受这一病痛,因为他们觉得这太难堪了,不好意思寻找帮助,总觉得自己患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怪病”。专家解答:由于在有强迫行为的人群中,追求完美的高管和大学生相对较多,不少专家形容这为“时尚病”。有些专家认为,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传播手段给人们带来方便,也给职场人士带来新的困扰,他们容易出现焦躁、恐慌,甚至头晕、胸闷等症状。专家指出,

8、记者、广告员、业务员等长期在信息的“风口浪尖”上过活的人,尤其容易患“信息焦虑症”“网络综合征”“手机强迫症”,这些“时尚病”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代价。本文欣赏结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