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65128
大小:4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7
《关于市区2010年建设用地供需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市区2010年建设用地供需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的调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城镇化与耕地保护构成一对矛盾。据我市政府规划,今后三年(2010年—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将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此推算,我市三年内将有约33万人离土进城。保守计算,如果每人占用建设用地90m2,则我市需新增建设用地约30km2。假如没有新的耕地进行补充,我市将直接减少耕地4.5万亩,粮食总产将减少约4.1万吨。我市怎样处理这对矛盾?处理过程中又将面对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对我市
2、土地利用情况,近期展开了调研:9月29日,召开了座谈会;10月8日赴内黄县田氏镇、马上乡实地查看了当地土地整理和耕地补充情况。经过调研,我们总的印象是:工作成绩突出、供需缺口较大、后备资源匮乏、集约用地急迫、管理亟待加强。一、工作成绩突出像“银根”一样,人们把严控土地闸门,称为收紧“地根”。但我市奋战在国土战线上的同志们,以“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的精神,在国家逐渐收紧“地根”的宏观形势下,努力为我市创造出了相对宽松的供地环境。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
3、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13近年来,省每年下达我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以下简称“省下计划”)基本上在6000亩左右,而实际计划使用(以下简称“实际使用”)均超过省年初下达的计划指标。以2007年以来为例:2007年,省
4、下计划为5745亩,实际使用为6750亩;2008年,省下计划为5580亩,实际使用为7155亩;2009年,省下计划为4725亩,实际使用为10300亩;2010年,省下计划为6255亩,上半年已实际使用10100亩。从2007年至今年上半年,三年半时间内,全市实际使用农用地计划指标超过省下计划12000亩。这个成果来之不易,是艰辛努力,积极工作争来的!为了争取用地指标,市国土局一方面调动各级政府“跑部”、“跑厅”的积极性;一方面不等不靠,主动“跑部前进”。例如,今年4月,市国土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国土部汇报我市用地紧缺情况。经多
5、方努力,国土部今年对我市追加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缓解了我市土地供需矛盾。为了争取用地规模,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大可能吻合城市总体规划,市国土局的同志绞尽脑汁,将乡镇规划建设用地“插花”在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中,而这一插面积竟达27km2,这一插也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出现一方空档。接着,他们又费尽口舌,说服有关专家,让其接受。土地利用规划图中,各个层次建设用地是以不同颜色标注的。由于图中颜色不一,出现空档的图面就象报纸上凭空开了“天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有了用地规模和指标,只能算是5.1-9,,services,a
6、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13有了用地的前置条件,还必须补充耕地,才能进入土地报批程序。我市不仅连续多年完成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计划,而且也连续多年实
7、现耕地占补平衡。如2006年到2010年,这是我市占用耕地较多的时期,五年间,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我市实际使用农用地转用计划远超出省下计划约2.7万亩。在大幅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也需相应地大幅补充耕地,经过精心运作,我市实现了耕地占一补一的目标,既较好地履行了保护耕地和粮食生产的职责,也为农民带来了福音。在内黄县马上乡吉村,我们站在去年刚开垦出的面积约为110公顷的耕地上放眼远眺:一座座白色的机井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田间,土地平整如砥,每45亩田地就有一眼机井,地上有排水渠,地下有地埋管,旱能浇、涝能排,田间干、支路全由水泥材料铺设,
8、干道宽4米,支道宽3米,十分方便田间劳作。曾几何时,这里还满眼尽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沙丘,间有农民自己开垦的“靠天收”小片荒地,地里稀稀疏疏的作物,在漫漫黄沙、衰草连天的苍凉景色中,成为难得的一星绿色点缀。而此时,已是旧地新颜,农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