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62022
大小:500.50 KB
页数:65页
时间:2018-10-07
《2012济南品社培训(1)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内涵与实施建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赵亚夫2012.5.9-10济南一、“品社”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从“实验稿”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挑战性强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综合课程从品德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看: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1.从“实验稿”的特点看:目标高、速度快、挑战性强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位学生的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等。2001年颁布《标准》,2005年全面推开。全新的综合课程(从标准到教材);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师资状况很不理想,
2、等。2.从课程的性质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新型综合课程何谓儿童生活?儿童地位?儿童经验?儿童心理?谁活动?谁在学?学到什么?何谓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李季媚教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4.从实验推进经验看:调整和完善老问题是什么?新问题是什么?10年实验得出的经验;将近7年的修订路程,我们都做了什么。二、“品社”课程标准修订原则强调公民素质的时代性以学生的发
3、展为本强调尊重儿童地位和经验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赵亚夫:《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4期。三、“品社”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立场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刘坚教授总结说:一以贯之地凸显“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与时俱进地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一以贯之地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下列特征和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融入到各科标准中。一以贯之地倡导新的知识观,精选课程内容,关注生活经验,注重过程体验,强调主动探究,与时俱进地从课程标准层面遏制学生厌学、学业负担过重的局面。一以贯之地强调课程
4、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一以贯之地坚持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时俱进地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化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一以贯之地强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对话协商的课程文化,与时俱进地进一步推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教育缺什么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
5、免费的黄金珠宝。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四、“品社”课程标准文本解读主要方面:新、旧课标变化在哪里?修订的基本思路和着眼点在哪里?如何把握实施策略?主要
6、参考文献标准修订组编写:《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标准修订组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高教社)赵亚夫著:《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品德与社会》(北师大出版社)1、修改标准的相关政策依据200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7、内涵,而且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进大会报告;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2006年6月5日胡锦涛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把中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
8、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