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ID:1983785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6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_第1页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_第2页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_第3页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_第4页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教材分析  《学会应用地形图》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判读技能、剖面图的做法与判读等内容。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较高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延伸

2、,同时本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他章节知识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学会判读较为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2.能力目标:  (1)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2)增强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激发读图、用图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

3、绘制地形剖面图。  难点: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一些问题。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尚未分科,在各高中学校基本都是平行班教学,所以班内学生的程度差异较大,再加上本节内容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读图能力,所以建议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手段,既要照顾程度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4、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初步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准备黄土若干。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课件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者其他的地形图)  教师首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地形图?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学生回答地形图的概念)  (三)合

5、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基本特征  课件展示:如下图  (1)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同线等高”的含义?  教师:同线等高是指在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是相等的。比如图中400米等高线上所有的点海拔都是400米。  (2)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同图等距”的含义?  教师:等高距是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比如图中400米和600米等高线、400米和200米等高线相差都是200米。  (3)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曲线闭合”的含义?  教师: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

6、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除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的含义?  教师:除了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的中间部分不中断。因为同一地点只有一个海拔。但是在陡崖处,等高线却可以相交,这是因为等高线地形图是平面投影图,陡崖处把多个海拔不同的点投影到一起,就出现了图中的等高线的相交现象。  (5)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如何理解“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的含义?  教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比如教材图3-4-1中的EF

7、和E’F’相比前者的坡度就叫小。  (6)在图中指出“山脊线”、“山谷线”来?是如何判断的?你有更简单的判断方法吗?  教师:图中的EF线是山谷线,DC线是山脊线。判断方法:(多媒体展示下图)  如上图示方法作出AB线,如果中间数值高就是山脊线(如左图),如果中间数值低就是山谷线(如右图)。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高低,低高”法则。即:当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时,海拔较低,是山谷地形;反之是山脊地形。  (7)什么是“鞍部”?多媒体图片中有“鞍部”的结构吗?请指出。  教师: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较容易识别。因

8、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故名鞍部。图中的A部即为鞍部。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根据教材P73图3-4-5想一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