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33241
大小:43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清朝中国看台湾-裨海纪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朝中國看台灣-裨海紀遊單元名稱 清朝中國看台灣-裨海紀遊教學時間80分鐘(不含回家作業時間)教學年級中 中高年級設計者 王福群教材來源自編 學習目標一、能說出清朝時台灣的狀況二、能製作紙偶三、能和同學合作演出一齣戲教學資源1.學習單2.繪圖用具、複貝機3.DVD PLAYER4.紙箱、塑膠繩5.影片”打拼”簡易教學流程一、故事講述: 1.講述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下載》2.故事中可以提問一些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思考.二、影片觀賞:1.觀賞影片(打拼)2.因學生對該故事及年代背景不熟悉,而且本片為歌仔
2、戲,最 好一邊觀賞,一邊解釋故 事劇情及演員身段和道具的意義3.提出問題討論郁永河為何要來台灣? 郁永河從哪裡上岸?為什麼? 為什麼郁永河覺得越往北部,居民就越來越醜? 如果我是郁永河,我會願意來台灣嗎?三、拖牛車的體驗之旅1.以紙箱和塑膠繩製作簡易牛車,並箱子中放置一些物品2.請學生二人當牛拖車,二人當人在車後推車,行走於各種路面 及溜滑梯上(注意安全)四、分組編製劇本1.將故事分成四段下載,四組的學生各編出一段情節對話.2.列出該製作紙偶的項目.五、製作紙偶: 1.到電腦教室搜尋該時代的相關人物的造型.
3、2.列印或繪製後複貝,再在背後黏上木棒. 六、分組排演及表演: 1.表演時,舞台分配於教室四個角落. 2.觀眾居中坐著,當第一組表演時,中間的觀眾和其他三組便朝 向該組方向觀看. 3.若觀眾為其他班的學生,在表演前後最後解釋一下劇情大要.七、學習單下載(作品1,作品2)臺灣西部大縱走——郁永河及《裨海紀遊》1696年(康熙35年),位於福建的榕城火藥庫爆炸,內藏的五十多萬斤硫磺,全在這次的災變中,付之一炬,因此中央政府下令,要福建當局的主事者負責將這些損失補足。當時,隸屬福建轄域內的臺灣府淡水廳內便產
4、有硫磺,因此,福建當局有意派人前往臺灣採硫磺,只是,當時的臺灣仍處於尚未開發的原始狀態,北部山區除了窮山惡水之外,還必須遭遇到十分剽悍的原住民,因此沒有人敢接下這趟任務;除了一位酷愛旅遊,全身充滿冒險精神的幕客,這個人就是郁永河。郁永河,字滄浪,浙江仁和人,生卒年不詳。他最大的興趣就是旅遊,他自1691年(康熙三十年)春入閩擔任幕客到1694年(康熙33年)這短短的三年內,便已遊遍八閩。而足跡遍及八閩的郁永河,心中唯一的遺憾便是沒有機會前往臺灣一遊,因此當他知道需要有人前去臺灣採硫磺時,便自告奮勇的接下了這份工作
5、,並於1697年(康熙36年)春,整裝出發前往臺灣,歷經近十個月的艱辛旅程,才完成這次採硫的任務,返鄉後郁永河便將此次遊歷臺灣的經驗寫成書,這便是臺灣文學史上第一部遊記──《裨海紀遊》。《裨海紀遊》共分上中下三卷,以日記的方式紀錄其所見所聞,敘述簡單但文字十分精鍊,常常在三言兩語之間,便將郁永河所看見以及所遭遇的事物與危難清楚生動的描繪出來。《裨海紀遊》雖是一部古典散文作品,但郁永河在該書中亦寫下了大量的「竹枝詞」,在這些詩作中,有的描繪臺灣自然景物,有的描繪臺灣原住民風俗,有了這些「竹枝詞」,當讀者隨著郁永河的
6、腳步一起在三百年前的臺灣探險的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加認識當時臺灣獨特的地方景物與人文風俗,因此,《裨海紀遊》不僅是一部文學的佳作,同時也是一部研究臺灣重要的文獻史料。根據郁永河《裨海紀遊》的記載,他於1697年2月25日抵達臺郡(今台南),並且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準備採硫的器具以及一些必要的物資,一舟一舶準備走水路,當時臺灣風土尚惡,郁永河在台灣的朋友皆勸阻他不要親自前往,但或許是壯遊天性使然,也或許是為了確保採硫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儘管郁永河的朋友們將他們聽到的關於基隆、淡水可怕恐怖的傳聞轉述給他聽,但郁永河仍堅持親自
7、走一趟。其間,他遇到了一個已久居臺灣的同鄉黃巖顧,勸郁永河不要走水路,因為臺灣的近海水淺且多暗礁,走水路十分危險,郁永河聽從了黃巖顧的建議,決定改走陸路,但同行的王雲森為求方便,還是決意登船走陸路,事後證明,郁永河聽從黃巖顧的建議是對的,因為王雲森所搭之船果真不敵惡劣海象而沈沒了,所幸重要的採硫工具並沒太大的損失,因此郁永河一行人還得以繼續旅程。從台南出發,郁永河一行人從南到北經過了新港社、嘉溜灣社、麻豆社、倒咯國社、打貓社、他里務社、柴里社、半線社,啞束社、大肚社、沙轆社,牛罵社、大甲社、雙寮社、宛里社、吞霄社
8、、新港仔社、竹塹社、南崁社、八里分社,最後乘坐莽葛(艋舺)至淡水,在這一路上,郁永河詳細的紀錄了各社原住民的形貌與風俗,越往北行,郁永河筆下的原住民形貌就越顯醜陋,諸如原住民紋面刺青、以樹皮為冠,女子耳朵鑽了五孔並以海螺為飾等等臺灣原住民特異的文化風俗,對郁永河而言,都不是那麼讓人感到賞心悅目,這自然是一種漢人中心所導致的文化偏見,而這種對原住民的偏見在當時臺灣的漢人而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