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月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B.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D.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3.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
2、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4、“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是()。A.以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B.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C.农民的手工产品只供自己使用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耕而不耢[lào](平整土地的工具),不如作暴。”。
3、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7、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农户经营方式多样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D.官营手工业生产8、斯塔夫
4、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9、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 10、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
5、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11、“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额税”。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清代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C.清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发展D.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12、该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6A.铁匠铺中的工
6、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13、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14、公元1370年,泉州的一位古董商收购了一批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秘色瓷B.青花瓷C.珐琅彩D.五彩瓷15、东汉时期,我国冶铸业中( )A
7、.发明了“灌钢法” B.首创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C.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D.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炼钢1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