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17062
大小:3.76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6
《急救员培训讲座教材完整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急救常识1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常见外伤、重急症的抢救急救箱药品使用说明2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措施,从而保存和促进脑有效功能的恢复即为心肺脑复苏。3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胸腔解剖简图4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心跳骤停后可出现一系列变化:(1)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2)脑内缺血综合证(3)脑内乳酸酸中毒(4)脑水肿(5)颅内压升高(6)血液淤滞(7)脑血流恢复随脑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出现不同灌流,甚者出现无再通灌流。
2、心肺脑复苏至今无突破性进展,复苏成功率仍低,存活率尤低,成活而无神经后遗症者更少。脑平均重1500g,占体重不足2%,但其血流量占心排出量15%,占全身氧摄取20~25%,脑组织能量供应依仗葡萄糖完全氧化。随贮备很少。完全缺血缺氧10秒氧耗尽。30秒内源性葡萄糖降至正常的1/4,1分钟耗尽;2~4分钟糖元耗尽。ATP10分钟耗尽。脑耗氧在激剧脑力活动时和睡眠时几无变化。脑需稳定血流,保证氧和能量的供应。5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诊断要点诊断必须迅速、果断,万不可等待血压测定甚或心电图监测。其中最重要的症状是没有颈动脉搏
3、动。瞳孔散大是重要的征候,但它是在循环停止后出现,所以不应等它发生后才确定。6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救治者位于被复苏者一侧,一手闭合被复苏者双鼻孔(或用颊部压住双鼻孔),一手托起下颌,深吸气后,救护者的嘴紧贴被复苏者的嘴,缓慢吹气,一次吹气1~1.5秒,吹气时暂停胸外按压,可见胸部抬起。呼气期间,张口松开鼻孔。口对鼻吹气适用于张口受限、牙关紧闭者。每分钟14~16次。9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三)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救治者双膝处于被救治者卧位(头低足略高)体表水平,其左手掌根
4、置于被救治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掌根置于左手掌根背部,双手指背曲不接触胸壁。按压时以救治者髋关节为支点,以背为力臂,借两肩关节及上肢协调运动,垂直下压。所施压力为救治者体重40%,能使被复苏者胸骨及相连之肋软骨下陷3~4cm。动作应自然有节奏连续不断,间断不应超过7秒。每次按压时间力争为整个按压周期一半。按压次数80~100次/分。10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11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现场抢救,如发现心跳骤停者,可先口对口(或鼻)连续吹气4次。如一人救治,可口对口(或鼻)吹气二次,胸外心脏按压15次。如为2人救治,可
5、1人口对口(或鼻)吹气,1人胸外按压,其比例为1:5。12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13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14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15急救常识心肺脑复苏大脑死亡(皮质死亡)是大脑,特别是新皮质及其幕上结构的不可逆性损害,即去大脑皮质状态(或去大脑皮质综合症),仅少数人可能有好转,多数人停留在“植物性状态”(“植物人”),现称为“社会死亡”。可不采用特殊救治措施,任其死亡。脑死亡(全脑死亡)是大脑死亡加整个脑坏死,包括小脑、中脑与脑干坏死。脑死亡处理上有争论。面临主要问题来自情感、伦理和法律等方面。脑死亡的标准十分严格而且有
6、分歧。大多数医学与法律以脑死亡为死亡,应停止抢救。在我国采取领导、专家、亲属三意见一致为依据判定救治与否。复苏是一种义务。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人救活,而是要救一个重新进入人类社会的人,一个劳动者。16急救常识常见急重症猝死急救“猝死”也叫急死。占自然死亡的15%~30%。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猝死”的高峰是在起病后一小时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脑出血、肺动脉栓塞、风心病、胸主动脉瘤、心肌病、先心病、胸主动
7、脉坏死性炎、脑肿瘤、胰腺炎、肝硬化、肝癌、大叶性肺炎、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其他疾病“猝死”先兆:多数人“猝死”前无明显预兆,或在正常活动中,或在安静睡眠中。有些病有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心绞痛又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特别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心悸、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肢体抽搐,上腹不适或疼痛,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以及四肢发冷等。17急救常识猝死急救抢救:由于“猝死”多数在家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中发生,或在睡眠中发生,因此,争分夺秒、即时的现场救护非常重要,往往可挽救其
8、生命或争取一定的抢救缓冲时间。一旦发现猝死病人,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床上或地上,进行现场救护,严禁搬动,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一面速请医务室前来救治。只有当病人呼吸、心跳恢复后才能以妥善方法护送到医院继续治疗。防治: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