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16486
大小:4.12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6
《2013鞭虫钩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俗称“鞭虫”,成虫常寄生于盲肠,生活史与蛔虫相似但幼虫无游移。流行与防治基本同蛔虫。鞭虫成虫鞭虫卵鞭虫生活史示意图生活史吸附在肠壁上的鞭虫(头端深埋于肠粘膜)吸附在肠壁上的鞭虫吸附在肠壁上的鞭虫一、致病机理及病变肠壁粘膜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反应。肠壁细胞增生,明显增厚,形成肉芽肿二、临床表现一般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者:多见于儿童,慢性迁延性腹泻,贫血,直肠脱垂,全身反应,以及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阿米巴痢疾致病第五节钩虫
2、(Hookworms)寄生人体肠道的中小型线虫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重感染致贫血—懒黄病我国有两种人体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1、成虫(图1)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口囊。虫体前端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③排泄腺1对,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一、形态钩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雄虫末端膨大,为膜质交合伞,有交合刺一对。雌虫
3、末端呈圆锥型,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或其前、后。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7-11mm8-13mmCS腹侧两对钩齿腹侧一对板齿大小体形口囊交合伞展开为圆形展开为扁圆形背腹肋远端分支,2×3基部分支,2×2交合刺两端末端分开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次末端合并区别点2、虫卵(图2)两种卵无法区别:椭圆形、中等大小,无色透明、卵壳薄,排出时含2-4个卵细胞二、生活史成虫(小肠上段)粪虫卵24h土壤一期杆状蚴二期杆状蚴2-3d2-5d丝状蚴经皮肤,5-7周的游移皮下血管肺小肠
4、成虫咽(图3)(图4)产卵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1-3万个/天0.5-1万个/天寿命7年5年生活史小结1、丝状蚴(钩蚴)是感染期2、主要经皮肤(口、胎盘)感染3、寄生部位:十二指肠、空肠4、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5、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幼虫1、钩蚴性皮炎(粪毒、着土痒)(图5)烧灼、针刺感、瘙痒、丘疹、水泡、脓疱等2、钩蚴性肺炎(出血性)咳嗽、咯血、发热、哮喘三、致病成虫1、贫血:主要是慢性失血所致吸血---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图6)2、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损伤---肠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图7、8)腹泻、异嗜症、消化道出
5、血3、婴儿钩虫病4、妇女钩虫病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XXX打石工惠安人反复黑便入院,拟诊:十二指肠溃疡进行性贫血剖腹:检出钩虫2千余条驱虫:11257条四、实验诊断1、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3、钩蚴培养法:检出率与盐水浮聚法相似,此法可鉴定虫种,但需培养5~6天才能出结果。4、在流行区出现咳嗽、哮喘等,宜作痰及血液检查。五、流行与分布1、世界性,热带亚热带为多,WHO1984年报道全球感染人数为9亿,我国1992年报道感染率为17.17%,感染人数为19450万,海南省的平均感染率为33
6、.17%,为全国最高,188.13万人受困扰。2、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彼得·霍特兹说:“中国人被钩虫吸的血是惊人的,一年的吸血量相当于8000万人的捐血量。3、流行于旱地作物区、矿井。4、虫种分布:我国多为两种同时存在,十二指肠钩虫偏北,美洲钩虫偏南。钩虫感染率地区分布流行因素粪便污染土壤:人粪施肥适宜气候、季节染土与人接触耕作方式,生活习惯(图9)社会因素、环境卫生、经济六、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驱虫治疗,纠正贫血局部治疗:15%噻苯咪唑软膏阿苯达唑、甲苯达唑2、切断传播途径:粪便无害化3、保护易感者:改进耕作、个人防护
7、钩虫病的贫血机理:1、虫体本身吸入的血液;2、钩虫吸血时,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3、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4、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影响铁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吸收,使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出现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口囊美洲钩虫口囊钩齿板齿交合伞辐肋背辐肋交合刺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向温性向触性聚集性活动对温度敏感钩虫丝状蚴沿水膜攀爬杆状蚴杆状蚴钩虫卵脱蛋白质膜蛔虫卵钩蚴性皮炎内窥镜下所见钩虫寄生于小肠贫血面容及面部浮肿勺状趾凹陷性浮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