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08403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6
《赤水河流域贵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赤水河流域贵州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运用S,流域总面积18959.50km2,贵州境内面积11354.90km2,占59.9%,流域总的轮廓是向东南凸出的不规则的弧形,赤水河干流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干流总长444.5km,其中上游云南河段长73.5km,完全流经贵州境内的河段共长126km,下游四川境内51km,川黔界河三段共长194km。赤水河流域落差1588m,平均比降3.57‰,中上游能源资源丰富,干流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可进行6个梯级开发;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远景储量
2、预计约80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和七星关区境内。享有“美酒河”之称的贵州赤水河流域,酝酿了茅台、习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流域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人口经济发展现状。根据2011年的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赤水河流域贵州境内共拥有人口343.64万,平均人口密度303人/km2,高于贵州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贵州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有农业人口299.03万,占总人口的87.00%。上游七星关、大方和金沙3县
3、市工业化起步较早,第二产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煤电、两烟是主力军。中游仁怀市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习水县在发展酿酒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重工业,如煤电开发、火力厂、铝业等。下游赤水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电力竹木加工、造纸、造船、机械、食品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城市经济体系,工业产品种类近千种;同时,旅游也发展也十分迅速。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2.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8万元,占全省总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307.36亿元,占全省总的13.2%;第
4、三产业增加值184.52亿元,占全省总的7.0%(表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53.7:3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7.3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2%,年均增长超过15%。 表1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各县(市)生产总值(万元) 二、贵州赤水流域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组织所面对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为组织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服务。 1
5、.产业发展优势分析。(1)资源优势。赤水河流域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的煤、硅、磷、镁、铁、大理石、铜、高岭土、铀矿、磷块岩、石膏、锰、油页岩、雄黄、天然气等。其中煤炭储量达324.5亿吨,是贵州省主要产煤区。【摘要】运用S,流域总面积18959.50km2,贵州境内面积11354.90km2,占59.9%,流域总的轮廓是向东南凸出的不规则的弧形,赤水河干流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干流总长444.5km,其中上游云南河段长73.5km,完全流经贵州境内的河段共长126km,下游四川境内51km,川黔界
6、河三段共长194km。赤水河流域落差1588m,平均比降3.57‰,中上游能源资源丰富,干流水能蕴藏量127万千瓦,可进行6个梯级开发;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00多亿吨,远景储量预计约800亿吨,主要分布在大方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赤水市、习水县和七星关区境内。享有“美酒河”之称的贵州赤水河流域,酝酿了茅台、习酒、怀酒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流域内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赋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人口经济发展现状。根据2011年的统计年鉴等资料统计,赤水河流域贵州境内共拥有人口343
7、.64万,平均人口密度303人/km2,高于贵州省的平均人口密度,是贵州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其中,有农业人口299.03万,占总人口的87.00%。上游七星关、大方和金沙3县市工业化起步较早,第二产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煤电、两烟是主力军。中游仁怀市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习水县在发展酿酒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重工业,如煤电开发、火力厂、铝业等。下游赤水市已初步形成了化工、电力竹木加工、造纸、造船、机械、食品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城市经济体系,工业产品种类近千种;同时,旅游也发展也十分迅速。2011年,贵州赤水河流域地
8、区生产总值达到572.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8万元,占全省总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307.36亿元,占全省总的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4.52亿元,占全省总的7.0%(表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1:53.7:3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