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802607
大小:9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6
《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回顾 1、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闵行区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为目标,以滚动实施第三、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切实围绕污染减排、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循环经济建设等核心工作,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区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建设品质及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改善,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 (1)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依托“环
2、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2000年以来,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投入连续十年保持增加态势,环保投资指数年均超过3%,最高达到3.55%,“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88.86亿元。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日益完善,覆盖了各镇(街道)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2%提高到82.5%;区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达到全覆盖,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8%提高到98%,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得到集中安全处置;集中供热设施不断普及,全区居民燃气化率达到100%,莘庄工业区和吴泾工业
3、区集中供热设施覆盖能力超过50%。 (2)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和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大力推进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清洁能源替代和截污纳管等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及工程减排措施,有力推动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续下降,实现了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截至2010年底,全区非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十五”末削减3253吨,削减幅度达到20%;1283家污染源单位完成截污纳管改造,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00吨左
4、右,新增工业企业污水全部纳入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3)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区域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了面上及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共完成2900条段河道综合整治,村宅河道整治率达到95%,基本消除黑臭现象;拆除或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50余台,全面实施堆场码头、建筑工地规范化整治,全区累计建成基本无燃煤区70.9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60.6平方公里,实现了外环线以内全覆盖。同时,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关闭搬迁饮
5、用水源保护区风险企业24家,初步建立饮用水源地风险企业分级管理机制和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水源地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全面实施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关停企业(生产线)50项,完成污染治理42项,动迁居民约2500户,区域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4)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以创建最适宜人居环境为目标,着力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布局,进一步提升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品质。全区新建绿地500多公顷,苏州河绿带全线合拢,黄浦江绿带基本贯通,基本形成以城区大型公共绿地为核心,以城郊林地为基础,以黄
6、浦江滨江绿带为纽带,以道路河道绿化为网络的开放绿地系统,并在上海市率先开展大规模立体绿化建设,建成立体绿化30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39%提高到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建设,全区9个镇中有7个镇创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并通过复验(列上海市各区县之首),马桥镇旗忠村、彭渡村分别创建成国家级、市级生态村。 (5)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闵行区更加关注对公众、企业、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环境意识及行为能力
7、的培育和提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启动和开展了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编制完成了《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了“1246”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
8、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的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同时,依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上海市的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了环境友好型城区示范项目建设,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计划开发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此外,深入推进系列生态文明共建以及绿色创建活动,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社区、企业、机关和学校,融入公众的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全区“绿色小区”比例达到40%以上、“绿色学校”比例达到35%以上,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