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99666
大小:3.26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06
《白杨礼赞备课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白杨礼赞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景物已经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而是作者眼中和心中的自然。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本文结构严谨完美,作者由环境到外形再到内质,一唱三叹,层层深入地歌咏白杨树。教学中要抓住“不平凡”这个文眼,引导学生细细体味。1wnt2000(C)copyright1.找“要素”2.理顺序3.抓线索4.知情感5.析哲理6.明手法7.品语言2wnt2000(C)copyright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2、北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柳韵竹姿梅影3wnt2000(C)copyright4wnt2000(C)copyright5wnt2000(C)copyright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6wnt2000(C)copyright何为礼赞?——表示崇敬和赞美。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7wnt2000(C)copyright白杨礼赞(茅盾)第一课时8wnt2000(C)copyright整体感知课文
3、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目标9wnt2000(C)copyright读准字音大毡子()开垦()外壳()主宰()倦怠()婆娑()丫枝()晕圈()虬枝()秀颀()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无边无垠()zhānkěnqiàozǎidǐqiányíndàisuōyānyāyùnqiúqí生字10wnt2000(C)copyright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白杨树是力
4、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自学指导11wnt2000(C)copyright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8/14/20211212wnt2000(C)copyright1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
5、括。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2“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象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互动交流一13wnt2000(C)copyright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14wnt2000(C)copyright1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怎么改?
6、“你不应该觉得他只是树。”互动交流二15wnt2000(C)copyright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层层深入树——人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坚强不屈——哨兵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北方的农民16wnt2000(C)copyright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17wnt2000(C)copyright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
7、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作者简介18wnt2000(C)copyright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
8、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19wnt2000(C)copyright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20wnt2000(C)c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