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

ID:19778153

大小:60.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6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_第1页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_第2页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_第3页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_第4页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改革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己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流理论。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师教学的弊病,揭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教师教学工作改革的新要求。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改革一、传统学习环境下教师教学的弊端众所周知,传统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通常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确定教学目标(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否具有学习当前内容所需

2、的预备知识,以及具有哪些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单元)和教学顺序(对各知识单元进行教学的顺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评价(以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并根据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做出修改或调整。尽管传统教学模式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3、全部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按这样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

4、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更突显传统学习理论下教师教学工作的弊端。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源自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许多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并且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两方面的内容。这

5、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一)理解“学习的含义”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工作更好的反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认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换句话说,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此,通过对学习含义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二

6、)了解“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在于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7、教师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一)关于教师教学思想的新定位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使得教师对知识观、学生观、师生角色、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要有新的认识。(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而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学习活动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也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

8、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即学习就是同化和顺应相互交替,使人的认知水平发展的这样一个过程。(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