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7661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国家助学金发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中国的国家助学金系统仍处于探索阶段,贫困生的认定和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监督反馈机制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学生依赖心理增强、诚信度降低、感恩意识缺失、同学友谊受到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助学金对贫困生的助学、激励作用。探索和改进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模式有助于促进国家助学金助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高校;国家助学金;贫困生;模式;问卷调查 :F81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1)18-0023-02 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和覆盖范围,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很多家庭贫困大学生
2、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了学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助学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但是,从近几年资助政策实施情况来看,国家助学金发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渐趋严重,削弱了助学金的资助信度和效度。 一、滋生了贫困学生的依赖心理 国家加大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主要是为了解除他们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后顾之忧,激励贫困学生自强不息,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公正。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对于一些曾经获得或想要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来说,“贫困”成为了一种获得免费资助的借口、一种博得同情的资本。在国家助学金发放之前,很多贫困学生努力争取勤工助学的机会,并靠自己的努力
3、多途径的解决经济压力。但现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很多不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辅助完成学业,而是一味的等待每年一次的高额资助。 在对100名未获得国家助学金同学的调查问卷中,有42%的人认为国家助学金助长了同学的依赖心理,使得他们产生了等、靠的心理。从2010年开始,国家助学金又在原有名额的基础上提高了资助力度,这在很多高校都已经超过了奖学金的额度,这会“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和依赖思想,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积极主动解决困难的精神,把解决困难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外界的帮助”[1]。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求上进但是又家境很贫困的学生,高额助学金不但没能激发他们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反而助长了他们的虚
4、荣心和惰性,获得助学金后成为了班级的“贫困贵族”。 二、降低了学生的诚信度 贫困生认定是开展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整个评选过程的公平公开公正。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规定,通过学生生源地政府部门证明,能够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此,目前贫困生的认定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生源地开具的相关贫困证明以及学生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中对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的描述,但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通过各种方法开具假证明,或者刻意将自己“贫穷化”,在调查问卷中有47%的受资助同学承认自己上报的家庭经济情况有虚假成分。在工作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大一新生主动申请贫困生认定的学生并不多,但是得知了贫困生才
5、有资格申请高额国家助学金后,到了大二贫困生认定却成了班级较棘手的工作,这就反映出国家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诚信度。而学生的这些不诚信行为给高校学生资助工确定贫困生带来了困难,容易导致贫困生认定的不准确,降低了国家助学金的助学效应。 现在高校都在强调诚信教育,但是在较大的经济诱惑面前,学校、老师的说教变得很无力,学生带着“理所当然”的心情践踏了自己对诚信的承诺。这部分贫困学生诚信度的降低会在更广的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不良的校园氛围,久而久之就会给高校的诚信教育带来难题。调查数据显示,40%未受资助的同学认为国家助学金评定中学生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这足以表明国家助学金在高校大学生中
6、的信度已经大大降低。 三、感恩意识的缺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用于学生资助的财政拨款不断增加,各高校更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措施,力求将各种资助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在国家、社会以及高校的关心帮助下很多贫困生在校期间积极进取,将助学金用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上。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获得资助时毫不感激,对于学校的各类补助都急于争取,认为助学金是无偿的,应当无代价获得,却未曾想到国家、社会、高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的真正目的和意义”[2]。从调查数据来看,有高达42%的学生认为受资助的同学并没有因受到国家和学校的帮助而感恩,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
7、学生认为助学金的获得在情理之中,高校以及负责资助的老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应该的,不存感激之心。 本来,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是国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但是,因为缺少最基本的感恩,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就是一次免费经济资源的分配,这部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能否获得、能获得多少,而体会不到整个过程中国家、学校和老师期望通过助学金传达给学生的期望和激励。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获助学金少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更高额度的,而未获助学金的贫困生则认为自己应该获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