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70544
大小:11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6
《布拉格之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米兰昆德拉1985年韩少功将其译成中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立刻在中国刮起昆德拉热,成为80年代末搅动中国“知识分子”感官神经的颠覆之作。该书对生命、死亡、爱情的思考,沉重得让人“不能承受”。告别圆舞曲笑忘书7部长篇小说:《玩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告别圆舞曲》、《不朽》、《笑忘录》、《生活在别处》、《好笑的爱》,3部中短篇小说:《慢》、《身份》、《无知》,1部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以及3部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相遇》。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 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
2、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来岁时,就已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 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时就已显露出来。 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 昆德拉特别忘不了
3、老师的一段话。那是在一次下课后,老师陪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对他说:“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 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感动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做“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苏德战争爆发后,作家和艺术家也在劫难逃。成批的作家和艺术家被关进集中营。伏契克、万楚拉等倒在了法西斯的枪口下。昆德拉及其家庭虽然没有遭受太大的磨难,但他父亲的不少朋友却受到了直接的冲击。所有这些
4、都导致了他同共产党的亲近,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拥戴。一九四七年,十八岁的米兰·昆德拉成了捷克共产党的一员。 诗情里的锋芒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他自己也承认:“一直到二十五岁前,对我而言,音乐比文学更有吸引力。”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一段时间后,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一九五○年,由于“时常有反官方言行和反党思想”,他被开除了党籍,不得不从查理大学退学,索性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了音乐学习和创作中。 在迷恋
5、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了写诗的热情之中。 捷克向来有抒情诗的传统。人民喜爱诗歌,喜爱所有杰出的诗人。许多作家都是首先通过诗歌登上文坛的。 他的那位堂兄——诗人卢德维克又直接将他往诗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战时捷克一个超现实主义小组成员。这个小组中不仅有诗人,还有画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对他们十分仰慕,但由于生性腼腆,未能与他们结识。有堂兄就可以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堂兄对他来说,就是文学的化身。堂兄也发现了昆德拉身上的艺术天赋,总是尽量为他创造各种机会,还将他引见给评论家格罗斯曼。昆德拉记忆中有着特别的一页:少年时的一天,堂兄忽然通知他,格罗斯曼想见见他。昆德拉激动不已。他独
6、自乘火车从布尔诺前往布拉格,心里充满着朝圣的感觉,一路上都在想着与这位自己万分崇拜的大师见面时,该说些什么样的精辟话语,好给大师留下好的印象。格罗斯曼虽然名声显赫,却一点架子也没有,接待稚气未脱的昆德拉,就像接待一个朋友一样,还邀昆德拉与自己共进午餐。昆德拉感到无比的温暖。正是在堂兄的影响和鼓励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写诗冲动。 事实上,他不仅写诗,还译诗,主要是译法国诗,并编辑诗歌年鉴。 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讽喻诗,题为《法拉桑城儿童
7、浪漫曲》,矛头就直指当时的诗坛状况和社会风气。这首诗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孩子骑着一匹小马来到一座美丽得犹如甜奶饼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这座城市有个奇怪的规定:人人只许欢欣,绝对不能忧伤。一只小狗,禁不往孤独,哀嗥了几声,便被投进了监狱。公主十分美丽,乐队为他们奏乐,市民为他们欢呼,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孩子感到厌烦,对小马说道:这里老是欢呼,老是歌颂,老是万岁,我已腻味透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