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55739
大小:1.4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5
《第十一章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历史时期农作物的分布变迁历史农业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诸要素的地域分布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变化和发展规律。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之一。本章主要了解有关历史时期农作物分布变迁的基本概况,了解其变化的原因及与人口、经济、政治等因素的联系。农业地理研究介绍历史农业地理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组成,关于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自身和丰富的农业文献。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其他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研究:1.综合研究。2.农业史。3.环境史等一、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先秦农作物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开始时,凡是可以吃饱而无毒的植物先民们
2、都进行种植,随着人们对作物认识的提高,逐渐淘汰了一些产量低口感差的植物种类。《尚书•舜典》称“百谷”,《周礼•天官•大宰》谓“九谷”,汉郑玄注“九谷”为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周礼•天官•疾医》谓“五谷”,郑玄注“五谷”为麻、黍、稷、麦、菽。这个时期种植的作物总的来说是比较多的,但是主要作物还是集中在几种上。夏代主要有谷、稻、麦、菽、糜等,《夏小正》即有关于夏代“祈麦实”、“种黍菽糜时也”的记载;商代见于甲骨文的有黍、稷、稻、麦、米(小米)。周代由于文字系统已经较为完备,所以关于农作物的记述较多。《诗经》对农作
3、物多有记载,《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小雅•甫田》:“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小雅•采菽》云:“采菽采菽,筐之莒之”;《魏风•硕鼠》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无食我麦”。北方以粟当家,南方以水稻为主。周代主要是粟、黍、稷、稻、粱、豆、麦、桑、麻等。这个时期,人们在不断的种植中已经懂得了简单的作物种类筛选。据《尔雅》载,因颜色不同或其它特征相异,当时禾有6种,麻有4种,黍有3种,稻有2种,燕麦有2种。麦,称“来”指小麦;“牟”指大麦。山东是麦子的重要发源地。水稻谷子小麦粟与粟文化1.种植历史粟的野生形态是狗
4、尾草,又称狐尾草、绿毛莠。考古学家认为野生粟大约是在距今12000年左右被黄河流域的先民们驯化成功。《本草纲目》说:“古者以粟为黍、稷、粱、秫之总称”,今天我们统称其为粟类作物。粟之所以能够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因为其自身特点与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粟的生命力顽强,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少量的植物油,营养价值颇高。从先秦至隋唐,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食物。《诗经》:“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管子·治国》:“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财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
5、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商鞅变法时下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货殖列传》载:秦末有个姓任的督道仓吏,当天下豪杰竞相夺金藏银时,他却独窖仓粟,不久后楚汉交兵,无法耕种,粟价猛涨,豪杰金银尽归任氏,任氏因此暴富。晁错向汉景帝上《论贵粟疏》。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陶制粮仓上有“粟万石”的字样。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上刻画着成熟的粟穗。《齐民要术》记载,魏晋南北朝时粟已有97个品种。粟类作物与小麦相比,毕竟口感较粗,单位面积产量也低,因此至隋唐时播种面积明显减少,逐渐沦为粗粮,其主导地位最终被小麦所取
6、代。明代《天工开物》称当时北方粮食“小麦居半”,而粟、稻等仅居半。1990年,粟的播种面积仅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产量只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粟的作用粟粒可长久贮藏,因而自古以来就是官仓大量储积的“战备粮”和“救命粮”。《孟子·尽心》中所谓“粟米之征”即指军粮。中国历史上调运仓粟以救济灾民的记载不绝于书,最著名的莫过于春秋时期“秦输粟于晋”的“泛舟之役”。粟被用来作为官吏的俸禄。《广雅·释诂》云:“粟,禄也。”粟常用来作为赏赐之物。如唐贞观二年,为庆祝皇子李治出生,唐太宗“赐天下是日生者粟”。金大定二年,蝗虫肆
7、虐,归德军节度使宗宁“督民捕之,得死蝗一斗,给粟一斗,数日捕绝”。清顺治四年下诏:“中原底定……民年七十以上,加赐粟帛。”古代早期粟又是问卜祀神之物。《诗经·小宛》:“握粟出卜”。《管子》:“握粟而筮者屡中”。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解释其因说:“古时用钱未广,诗书皆无货泉之文,而问卜者亦用粟,汉初犹然。”梁启超认为粟曾为货币,他在《中国古代币材考》一文中说:“古代以粟为币,全国所有之粟,以一部分供民食,以一部分资币材,当岁凶粟乏之时,而两者之用,皆不可须臾缺。”粟也是补官拜爵和减刑免罪之物。汉与匈奴作战,屯戍者众,边粟不足,于
8、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汉景帝时,“得输粟县官以除罪”。元代有一套完整的入粟补官制度,将江南、河南、陕西分为三等,如在陕西要想授从七品,须入粟一千五百石以上,而在江南则要入粟五千石以上。明建文四年,成祖朱棣命北平州县弃官避靖难兵者朱宁等二百一十九人入粟免死。明武宗时,富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