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 质谱法习题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质谱法第四章、质谱法(122题)一、选择题(共35题)1.2分已知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8H10,在质谱图上出现m/z9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2.2分下列化合物含C、H或O、N,试指出哪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为奇数?()(1)C6H6(2)C6H5NO2(3)C4H2N6O(4)C9H10O23.2分)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为奇数的是()(1)C6H6(2)C6H5NO2(3)C6H10O2S(4)C6H4N2O44.2分在溴己烷的质谱图中,观察到两个强度相等的离子峰,最大可能的是:()(1
2、)m/z为15和29(2)m/z为93和15(3)m/z为29和95(4)m/z为95和935.2分在C2H5F中,F对下述离子峰有贡献的是()(1)M(2)M+1(3)M+2(4)M及M+26.2分一个酯的质谱图有m/z74(70%)的强离子峰,下面所给结构中哪个与此观察值最为一致?()(1)CH3CH2CH2COOCH3(2)(CH3)2CHCOOCH3(3)CH3CH2COOCH2CH3(4)(1)或(3)7.2分)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O,质谱图上出现m/z59(基峰)m/z31以及其它弱峰m/
3、z73,m/z87和m/z102.则该化合物最大可能为()(1)二丙基醚(2)乙基丁基醚(3)正己醇(4)己醇-28.2分某胺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其M=129,其强度大的m/z58(100%),m/z100(40%),则该化合物可能为()(1)4-氨基辛烷(2)3-氨基辛烷第四章、质谱法(3)4-氨基-3-甲基庚烷(4)(2)或(3)9.2分某胺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M+=87,m/z30为基峰,则它最可能是()(1)(CH3)2CHCH2CH2NH2CH3ï(2)CH3CH2-C-NH2ïCH3CH3
4、 ï(3)CH3CH2CH2CHNH2(4)(1)或(3)10.2分按分子离子的稳定性排列下面的化合物次序应为()(1)苯>共轭烯烃>酮>醇(2)苯>酮>共轭烯烃>醇(3)共轭烯烃>苯>酮>醇(4)苯>共轭烯烃>醇>酮11.2分分子离子峰弱的化合物是:( )(1)共轭烯烃及硝基化合物(2)硝基化合物及芳香族(3)脂肪族及硝基化合物(4)芳香族及共轭烯烃12.2分在C2H5Br中,Br原子对下述同位素离子峰有贡献的是:()(1)M(2)M+1(3)M+2(4)M和M+213.2分某化合物相对分子
5、质量M=142,其质谱图如下左,则该化合物为()(1)正癸烷(2)2,6-二甲基辛烷(3)4,4-二甲基辛烷(4)3-甲基壬烷14.2分某化合物的质谱图上出现m/z31的强峰,则该化合物不可能为()(1)醚(2)醇(3)胺(4)醚或醇15.2分在化合物3,3-二甲基己烷的质谱图中,下列离子峰强度最弱者为()(1)m/z29(2)m/z57(3)m/z71(4)m/z8516.2分第四章、质谱法3,3-二甲基戊烷:受到电子流轰击后,最容易断裂的键位是:()(1)1和4(2)2和3(3)5和6(4)(2)和(3
6、)17.2分R─X·+──→R++X·的断裂方式为:()(1)均裂(2)异裂(3)半异裂(4)异裂或半异裂18.2分今要测定14N和15N的天然强度,宜采用下述哪一种仪器分析方法?()(1)原子发射光谱(2)气相色谱(3)质谱(4)色谱-质谱联用19.2分溴己烷经b均裂后,可产生的离子峰的最可能情况为:()(1)m/z93(2)m/z93和m/z95(3)m/z71(4)m/z71和m/z7320.2分一种酯类(M=116),质谱图上在m/z57(100%),m/z29(27%)及m/z43(27%)处均有
7、离子峰,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1)(CH3)2CHCOOC2H5(2)CH3CH2COOCH2CH2CH3(3)CH3(CH2)3COOCH3(4)CH3COO(CH2)3CH321.5分某化合物在质谱图上出现m/z29,43,57的系列峰,在红外光谱图官能团区出现如下吸收峰:>3000cM-1;1460cM-1,1380cM-1,1720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1)烷烃(2)醛(3)酮(4)醛或酮22.2分某化合物的MS图上出现m/e74的强峰,IR光谱在3400~32
8、00cM-1有一宽峰,1700~1750cM-1有一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1)R1-(CH2)3-COOCH3(2)R1-(CH2)4-COOH(3)R1-(CH2)2-CH-COOH
9、CH3(4)(2)或(3)23.5分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Mr=10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是一种酯。质谱图上m/z74处出现一强峰。则该化合物为()(1)CH3CH2COOC2H5(2)(CH3)2CHCOOCH3(3)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