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tbl课件

生物化学tbl课件

ID:19747285

大小:4.1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5

生物化学tbl课件_第1页
生物化学tbl课件_第2页
生物化学tbl课件_第3页
生物化学tbl课件_第4页
生物化学tbl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tbl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化学TBL讨论14—药学制作:吴健病例分析患儿,男,12岁。因右颈部皮肤肿瘤来皮肤科就诊。家长代诉:由于阳光能使其皮肤起泡,故一直避免阳光照射。体检发现其皮肤散在色素沉着,其他部位轻度萎缩。实验室检查:肿瘤组织活检结果鳞状细胞癌;皮肤活检标本检测紫外线照射后嘧啶二聚体的数量,结果对照组24%,而患者95%。皮肤肿瘤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组织的新生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以不断增殖,引起转移,威胁生命,称为皮肤癌。皮肤肿瘤一般指原发于皮肤的良性和恶性皮肤肿瘤,主要包括:1.良性皮肤肿瘤:脂溢性

2、角化症、色素痣、血管瘤等;2.恶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及帕哲病等;3.皮肤T细胞淋巴瘤4.其他皮肤肿瘤。皮肤肿瘤是现在比较难以治疗的皮肤科疾病。BACK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是人体皮肤由于种种原因而致皮肤呈现不同颜色、不同范围及不同深浅的色素变化。色素沉着的成因,通常受阳光、紫外线辐射或化妆品、药物及其它物质刺激后,形成黑色的皮肤色素沉积而成,一部分随着角质层脱落;一部分沉淀于底层,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以上功能一旦失调,便形成了色素沉着。BACK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

3、管、末端汗管)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早期即可呈溃疡,又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临床可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可有局部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在下肢者常伴骨髓炎或骨膜炎。中医“翻花疮”与之类似,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出血,便生恶肉,渐大有根,脓汁出,肉反散如花状。”。BACK嘧啶二聚体通常是指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通过紫外线照射,DNA或RNA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如图所示的结构,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恢复酶的催

4、化作用,吸收光后再恢复为单体。二.临床诊断及依据查体得到2.阳光照射使皮肤起泡皮肤肿瘤3.色素沉着活检得到:紫外线照射后嘧啶二聚体的数量着色性干皮(xp)三.病因xp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病,具有遗传异质性紫外线照射皮肤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DNA损伤修复功能缺陷细胞内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变性病变的积累肿瘤症状缺乏核酸内切酶四.发病机制基因嘧啶二聚体破坏双螺旋结构(DNA损伤)切除修复核酸切除修复通路(NER)转录互补修复(TCR)全基因修复(GGR)直接修复嘧啶二聚体裂解DNA修复缺乏DNA光复活酶细胞经紫外线诱发死亡或畸形组织细胞癌变(鳞状细胞癌)修复通

5、路受阻紫外线胸腺嘧啶单体胸腺嘧啶二聚体紫外线光修复酶可见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名表皮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子宫颈、阴道等处。五.临床表现1.极度光敏感。2.约40%患者会出现眼部损害,常表现为畏光、角膜炎、角膜混浊和血管形成,也常报道有睫毛脱失、睑外翻、光暴露部位鳞状细胞癌和黑素瘤。3.约20%~30%的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为神经退化的结果,可导致反射活动减弱、感音性耳聋、痉挛性共济失调、进行性认知障碍、手足徐动、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4.早发肿瘤。患者在20岁

6、之前会在紫外线暴露部位发生肿瘤,其中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素瘤的发生风险比正常人高出1000倍。六.如何预防1.严格防晒。涂抹防晒霜,佩戴可吸收紫外线镜片的眼镜。2.推荐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以补偿阳光照射不足导致的维生素D合成不足及钙质吸收减少。3.避免近亲结婚。4.大剂量口服异维A酸可以用来预防肿瘤的发生,一旦发生肿瘤应及早治疗。预防主要是针对可能的诱发病因进行,去除致病因子和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平时注意避免过度日晒和紫外线,X线照射,及频繁接触砷,沥青等化学物质,对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或黏膜白斑等要积极治疗并定期检查,有助于防止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此外,

7、散步,充足的睡眠,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也能预防鳞癌的发生。熟甘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抗癌蔬菜查阅文献《皮肤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左日宜丁飞夏思钧朱建秋宗长青--《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年02期《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陈晶中国医科大学万秀方,郑丹,张越时,龚骏杰,肖芸,张亚莉,杨国珍,WANXiufang,ZHENGDan,ZHANGYueshi,GONGJunjie,XIAOYun,ZHANGYali,YANGGuozhen.氢醌对K562细胞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转录及表达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